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4.1概念的概述
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基本特征。
关键能力:
1.明确概念的含义;
2.理解概念的特征。
二、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概念外延的关系,培养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方式;
2.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师:搜集素材,使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概念的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概念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 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在园林中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巨匠创造了一切生物,创造了人。那么,人是什么?”柏拉图思考了半晌,对学生说:“人依靠两条腿走路,依我之见,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从哪里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鸡长有两条腿,但鸡显然不是人。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柏拉图心想:人与鸡的区别只不过在于人没有羽毛而鸡有羽毛。
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哈哈哈!”学生们大笑了起来。从此以后,学园的学生就把那只没有羽毛的鸡称作“柏拉图的人”
材料二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
小组讨论:如何界定“人”这一概念?
教师总结:任何对象都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在动物这一领域中,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
A.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B.能直立行走……
C.能血液循环,用肺呼吸……
D.有黄头发、黑皮肤、蓝眼珠……
为了在认识上把人和别的动物区别开来,通常需要首先撇开人的偶有属性(D),抽象出固有属性(A、B和C),进而抽象出特有属性(A和B)或本质属性(A),以形成关于人的初步概念。所以,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知识拓展:“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
2.新课讲授
总议题:揭开概念的神面纱
子议题1:概念=属性?
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子议题2: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相关链接: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并把它们反映到头脑中来,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不同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只抓住“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
探究与分享:
材料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她们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怕光怕火:不吃素食熟食,只吃生肉:不是用手拿着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不遮挡身体,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
卡玛拉在孤儿院用了2年才学会站立,用了9年才学会45个词和几句简单的话。
在最后的3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晩上睡觉,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她死去了。辛格估计,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小组讨论:狼孩属于人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子议题3:概念=词语?
探究与分享:
材料 白头翁会飞,王大爷是白头翁,所以王大爷会飞。
学生思考: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白头翁”有时候表示一种鸟,有时候表示满头白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
教师总结: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示例:有一次,国王把一个铜板给他的仆人,限他在三天之内买回一件“一物三吃”的食品,如果买不回来,就要杀他的头。两天过去了,东西还没有买到。仆人拿着铜板坐在街上的角落里正发愁。
这时阿凡提正好路过此地,他走上去问他为什么愁眉苦脸。仆人说:“你看,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国王给我一个铜板,限我三天之内给他买一个‘一物三吃’的食品,我到处打听,谁也不知道哪儿有这种东西。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太阳下山之前要是买不着,我就活不成了!”说着说着就“呜呜”哭了起来。阿凡提听了以后,满有把握地说:“别害怕!不就买‘一物三吃’的东西吗?我帮助你去买。”
然后拉着仆人在街上买了只哈密瓜,便一起去见国王。国王一看仆人捧着一只普普通通的哈密瓜,龙颜大怒.立即叫刽子手来砍仆人的头。阿凡提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请慢点下令!您的仆人已经满足了您的要求。这哈密瓜就是你所要的‘一物三吃’的食品。第一,瓜瓤,您可以吃;第二,瓜皮,羊可以吃;第三,瓜子,鸡可以吃。”国王一听,虽不符合自己的本意,但是阿凡提所说的话,句句都合乎情理,于是就放了仆人。
子议题4:概念有哪些基本特征?
教师引导: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比如:人——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
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比如:人——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学生思考:任何概念都有外延吗?
提示:真实概念,由于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相应的事物,是有外延的;虚假概念,由于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相应的事物,是没有外延的。
子议题5: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讲解:
(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举例:等角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①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在汉语中,“……就是……”、“……即……”常被用来表达全同关系。
②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
举例:大学生与学生、等腰梯形与梯形
③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
举例:矛盾与社会矛盾、学生与高中生
④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
举例:党员与大学生、医生与科学家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概念不具有相同部分。
①矛盾关系: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
举例:金属与非金属、核国家与无核国家
②反对关系: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
举例: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好与坏
3.课堂小结
思维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期都会产生带有时代特色的新概念,如现在流行的“高富帅”、“大数据”“区块链”等。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鲜事物。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同步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