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逆向思维的含义
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逆向思维的方法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关键能力:
1.掌握逆向思维的含义、客观基础、具体方法。
2.正确区分逆向思维与逆反心理,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和反向求索能力,养成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和突破思维定式的思维品质,不断探索与创新
二、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时机、方法;辩证认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关系
2.公共参与:抓住逆向思维的时机,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逆向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逆向思维的主要路径。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教学难点:逆向思维的主要路径。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土豪,每次出门都担心家中被盗,想买只狼狗栓门前护院,但又不想雇人喂狗浪费银两。苦思良久后终得一法:每次出门前把wifi修改成无密码,然后放心出门。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十几个人捧着手机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能得到启示?
2、新课讲授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探究一: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只是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
爸爸在为什么要自己做“作业”,这是运用了什么思维?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1)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 2.逆向思维的含义
(1)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称为逆向思维。
(2)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
(3)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探究二:有一位家庭主妇对煎鱼时鱼总会粘在锅上感到很郁闷,煎好的鱼常常是东缺一块、西烂一片。经仔细观察鱼皮,她发现,这是锅底加热后,鱼油滴在锅底上造成的。她反过来想:能不能不在锅底加热,而在锅的上面加热呢?她先后尝试了好几种在上面烧火的做法,都不理想。最后,她想到了在锅盖里安装电阻丝的办法,这种锅不仅不会把鱼煎糊煳、煎烂,而且省油。
问:这位家庭主妇利用什么方法达到了目的?
点拨:结构反转
3.逆向思维的方法
(1)结构翻转: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原因:事物的存在总有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
意义:人们已知的事物结构顺序,会有人们已知的功能。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探究三:当初,为了解决洗衣机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大问题。
洗衣机静音问题体现了什么反转?
(2)状态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②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如动与静、冷与热、甜与咸、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过渡:除了结构反转状态反转,我们还可以运用功能反转和因果反转。了解什么事功能反转和因果反转,并举例。
(3)功能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①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②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某种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4)因果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①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②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思考:我们在运用逆向思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点拨:(1)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因为他根据“地心说”不能解释自己观察的天文现象,如果能够解释的话,哥白尼也就不会提出“日心说”了。
(2)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作用
探究四: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数量的一半;次子,分给还剩下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长子得牛数量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数量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
这位牧民死时留下了多少头牛?请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分别试解一下。
点拨:那位牧民死时留下了15头牛。正向思维的解法是:设牛的总数是x,则其妻得牛数为(0.5x+0.5)长子得牛数为0.5×(0.5x+0.5)次子得牛数为0.5×(0.5(0.5x+0.5))、长女得十数为0.5×0.5×(0.5×(0.5×+0.5)),可以得知X=15.逆向思维的解法是: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余,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2头;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头;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2倍:8头;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可见,牧民死时留下的牛是15头。
1.正向思维
(1)含义:正向思维也称顺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常规的思路、遵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示例:鞋垫可以和哪些东西组合构成新产品,这个问题直接用正向思维就可以解决了。与吸湿剂组合可以构成防汗鞋垫,与药物组合可以构成防臭鞋垫,与磁铁组合可以构成磁疗鞋垫,与按摩块组合可以构成按摩鞋垫,与发热剂组合可以构成保暖鞋墊,与计数器组合可以构成计步鞋垫等。
-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2)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思维创新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探究五:刘某,男,15岁,初二学生。智力较好,但只有数学成绩较突出,其他成绩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故意讲话,做小动作,老师点他名字,他就狡辩、不承认,课后不及时完成作业。前段时间,数学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叫他到办公室,他死活不去,老师一拉他,他就抓住门或课桌,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也是听过算了,但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我为此进行了家访,家长态度很好,表示愿与老师好好配合,但过后孩子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孩子。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看他不顺眼我就打他。回答也是让人好气,真是个令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辩论:逆向思维是逆反心理吗
【逆反心理】
(1)含义: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对方的要求拟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持“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属于逆反心理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二是对立情绪,三是心理上的需要。
3.逆向思维不是逆反心理
那种在自然科学领域不讲事物的确定性和精确性,在社会生活领域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就其思维方法而言,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逆向思维。
思考: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是什么关系呢?
- 4. 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5.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原因: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意义: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3.结束新课
思考:创新思维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吗?
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目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结论: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逆向思维的含义、必要性和方法,能够正确区别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且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恰当的使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六、板书设计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1.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 2.逆向思维的含义
3.逆向思维的方法
(1)结构翻转
(2)状态反转
(3)功能反转
(4)因果反转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作用
1.正向思维
-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3.逆向思维不是逆反心理
4.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5.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堂的思考题及本课时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