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试题训练】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一、假言判断

1.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个事物情况的存在,所以又叫条件判断。

逻辑结构

前件

表示条件的判断

示例:

图片

后件

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联结项

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

常用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要…………”“只有…………”“除非…………”“除非……否则……”“…………”“没有……就没有……”“……当且仅当……”“如果…………并且如果不……就不……”“只有……并且只有…………”

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示例:如果天上下雨,那么,地面就一定会湿。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示例:只有体检合格,才能参加高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示例: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逻辑性质特征

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示例:如果我能预知明天,那么我买的每期彩票都能中奖。这个假言判断中的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它的前后件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条件关系,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

要求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对于不具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强加条件关系

例如:有人说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主观臆造联系,是个虚假判断。

要注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区别,准确使用假言判断的不同联结项。

2.易错易混

强加条件混淆条件的错误

如果事物情况间本来不具有某种条件联系,而我们断定它们有这种条件联系,这种断定就是不符合事实的,所构成的假言判断也是假的,这种谬误叫做强加条件混淆条件,显然这是判断内容的谬误。由于对条件联系的断定是由所用联结词实现的,因此,强加(混淆)条件联系具体表现就是误用联结词,常见的情况有:

对本来不具有条件联系的事物作出假言判断。

如:如果男人有了钱,那就一定会变坏是强加充分条件;只有学会说假话,才能在官场左右逢源是强加必要条件。

本来只有充分条件,却用只有…………”断定它们有必要条件;

如:只有乱砍森林,环境才会变坏。应改为如果乱砍森林,环境就会变坏。

本来只有必要条件,却用只要…………”断定它们有充分条件。

如:只要你热爱教育事业,你就能当好人民教师。应改为只有你热爱教育事业,你才能当好人民教师。

如果本来具有充分必要条件联系,而我们用如果……那么……”只断定充分条件或用只有…………”只断定必要条件,这不能说是混淆条件。

3.典型例题

1.如果美国政府继续放任新冠肺炎疫情扩散,那么其死亡人数还会大幅上升。对这一判断的逻辑结构顺序分析正确的是(    

A.前件、联结项、后件、联结项

B.联结项、前件、联结项、后件

C.后件、前件、联结项、联结项

D.联结项、后件、前件、联结项

【答案】B

【详解】B如果……那么属于联结项;美国政府继续放任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属于前件:其死亡人数还会大幅上升属于后件,B项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不符,ACD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假言判断相应地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犯罪违法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B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吸烟患肺癌的(充分条件)

D永远健康长寿的(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D

【详解】A:前件可以推出后件,该判断为充分条件判断。犯罪一定是违法的,所以犯罪违法的充分条件,A错误。

B:认识错误不一定改正错误,但改正错误一定认识到错误,所以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B错误。

C:前件和后件无法相互推出,该判断不构成条件关系。吸烟患肺癌不构成条件关系,C错误。

D:前件和后件可以相互推出,该判断为充要条件判断。永远健康长寿的充分必要条件,D正确。

故本题选D

3.两个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相同,其相同的是(  )

A.前件和后件 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 D.联结词

【答案】D

【详解】D:两个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相同也就是结构相同,如果……那么……”作为联结词的假言判断中,前件和后件的内容可以不同,但这一组联结词是相同的,D正确。

ABC:两个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相同,主要指的是联结词相同,其前件和后件的内容可以不同,A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4.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取决于(  

A.前件本身的真假

B.后件本身的真假

C.联结项是否恰当

D.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答案】D

【详解】ABCD: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也不取决于联结项是否恰当,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即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有一天,阿凡提在皇宫中的下房里坐着,和皇帝的侍卫官开玩笑说:你两天以后就要死。

事有巧合,两天以后那个侍卫官果真从马上摔下来死了。皇帝以为侍卫官是由于阿凡提这句不吉利的话才死的,一怒之下就准备把阿凡提绞死。皇帝派人去把阿凡提叫来,气急败坏地说:你既然知道侍卫官什么时候死,那么,你自己什么时候死,知道吗?

阿凡提听了皇帝这样的问话,又看到绞架上的索套已经结好,绞架下的士兵也已站好,知道皇帝要绞死他。他急中生智,镇定自若地回答:夜里我看了星象,我知道我要比陛下早死两天。

(1)猜一猜皇帝的决策,并说明理由。(公共参与)

(2)结合这一判断说明什么是前件和后件?(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答案】(1)皇帝会下令把阿凡提放了。因为在他的头脑里形成了一个对他很不利的假言判断。如果现在我把阿凡提绞死,那么两天以后我的命也就保不住了。

(2)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的复合判断。客观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部分是条件联系。假言判断就是反映事物、现象之间条件联系的判断。它通常由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表达。如果现在我把阿凡提绞死表示条件的支判断,是前件;那么两天以后我的命也就保不住了是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支判断,是后件。

 

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正确运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常用联结项

如果……那么……”“倘若…………”“只要…………”“一旦…………”“……便……”“要是…………”“假使……那么……”

逻辑性质

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只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不断定前件是假的时,后件怎么样;前件真后件假,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真假值口诀】有前必有后,无前后不定,有前无后必假。

示例分析

如果天上下雨,那么,地面就一定会湿。假如,事实上天上真的在下雨,同时,事实上地面也湿了,即前件真,后件也真,很显然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真的;

假如,事实上天上没有下雨,同时,事实上地面也没有湿,即前件假,后件也假,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

假如,事实上天上没有下雨,但是,由于别的原因,地面湿了,即前件假而后件真,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

只有当事实上天上下雨了,但是,地面却没有湿,即前件真而后件假,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

2.典型例题

1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这是一个(   

A.选言判断 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D.联言判断

【答案】B

【详解】A: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通常用或者……或者……”要么……要么……”表达,题干未涉及,A不符合题意。

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属于如果p,那么q的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B符合题意。

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题干未涉及,C不符合题意。

D: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题干未涉及,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

前件真,后件就真 前件假,后件就假 后件真,前件真 后件假,前件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①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可知,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即前件真,后件就真”“后件假,前件假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前件假,后件就假后件真,前件真 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下列语句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

:根据中的如果……便……”可以明确,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

:根据中的只有…………”可以明确,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

:根据中的“……就能……”可以明确,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

:属于联言判断,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小明爸爸承诺,如果小明期末考试考年级第一,就带他出去玩。下列情况中,小明爸爸说话不算话的是(  

A.小明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小明爸爸带他出去玩了

B.小明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小明爸爸没有带他出去玩

C.小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年级第一,小明爸爸带他出去玩了

D.小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年级第一,小明爸爸没有带他出去玩

【答案】B

【详解】ABD: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小明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小明爸爸带他出去玩了”“小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年级第一,小明爸爸没有带他出去玩前后件条件关系符合之前的承诺,说明小明爸爸说话算话,小明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小明爸爸没有带他出去玩前后件条件关系违背了之前的承诺,说明小明爸爸说话不算话,B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C小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年级第一,小明爸爸带他出去玩了,不违背之前小明爸爸的承诺,也不能说明小明爸爸说话不算话,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如果故意杀人,就会被判入狱。用p表示前件,q表示后件。上述判断就表明p推出q。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p可以推出q,q推不出p

材料的判断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p推不出q,q可以推出p

材料的判断属于充分条件联言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②④:如果故意杀人,就会被判入狱。用p表示前件,q表示后件。材料的判断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正确,错误。

①③:材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后件真,前件可真可假,即p可以推出q,但q推不出p正确,错误。

故本题选A

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正确运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常用联结项

只有…………”“必须…………”“除非…………”“…………” “除非…………”“没有……就没有……”

逻辑性质

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只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不断定前件是真的时,后件怎么样;前件假后件真,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必要条件。【真假值口诀】无前必无后,有前后不定,无前有后必假。

示例分析

只有体检合格,才能参加高考。假如,事实上体检不合格,同时,未参加高考,即前件假而后件假,很显然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

假如,事实上体检合格,同时,参加高考,即前件真而后件真,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

假如,事实上体检合格,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未能参加高考,即前件真而后件假,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也是真的;

只有当事实上体检不合格,但是,却能参加高考,即前件假而后件真,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

2.典型例题

1.乘客咨询机场服务台:飞机能否准点起飞?服务台回应:只要不起雾,飞机就能按时起飞。下列选项中正确地表达了上述断定的有(    )。

如果飞机按时起飞,则一定没有起雾 如果飞机不按时起飞,则一定起雾 除非起雾,否则飞机按时起飞

A.只有 B.只有 C D

【答案】C

【详解】:飞机按时起飞不是有没有起雾的条件,错误。

只要不起雾,飞机就能按时起飞。可以断定如果飞机不按时起飞,则一定起雾,符合题意。

只要不起雾,飞机就能按时起飞。可断定除非起雾,否则飞机按时起飞,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2022年高考在即,某高三班主任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讲到:只有刻苦学习的同学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下列选项与该班主任表达一致的是(   

没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同学,则一定没有刻苦学习

没有刻苦学习的同学,则一定不能考上理想大学

如果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则一定是刻苦学习的同学

如果是刻苦学习的同学,则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依题意知,刻苦学习是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没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同学,则一定没有刻苦学习,错误。

②③只有刻苦学习的同学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此,没有刻苦学习的同学,则一定不能考上理想大学;如果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则一定是刻苦学习的同学,②③正确。

如果是刻苦学习的同学,则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它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

后件为真,前件就一定为真后件为假,前件就一定为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②③: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无之必不然,即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反过来看,后件为真,前件就一定为真,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判断属于(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题目中的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中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说法错误。

②④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说明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复合判断,②④说法正确。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指的是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情况,题目中的判断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依据前、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A.如果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B.我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答案】B

【详解】A如果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可以看出前件可以推出后件,该假言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不符合题意。

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据此可知,我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B正确。

C: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同时存在的判断。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为联言判断,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可以看出前件和后件可以互相推出,为充要条件假言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正确运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含义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常用联结项

“……当且仅当…………”“只有并且只有…………”“……当且仅当……”“如果…………并且如果不……就不……”

逻辑性质

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断定一个判断前件是真的,后件也是真的;前件是假的,后件也是假的;前件真后件假、前件假后件真,说明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真假值口诀】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前后不一致必假。

示例分析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当一个数是偶数时,这个数能被2整除,即前件真而后件真,很显然这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

当一个数不是偶数时,这个数就不能被2整除,即前件假而后件假,这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仍是真的;

当一个数是偶数时,但是,这个数却不能被2整除,即前件真而后件假,这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

当一个数不是偶数时,但是,这个数却能被2整除,即前件假而后件真,这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也是假的。

2.典型例题

1当且仅当经结婚登记,才能成为合法夫妻。这个判断属于(   

A.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C.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假言判断

【答案】C

【详解】C:结婚登记是成为合法夫妻的充分必要条件,C正确。

ABD:三者均判断错误,ABD排除。

故本题选C

2敌人犯我(p),当且仅当我犯敌人(q)。对这一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A当且仅当……”是用数学语言表示的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B.此判断等同于只要敌人犯我,我就犯敌人

C.若p为真,q为真时,该判断为假

D.若p为假,q为真时,该判断为真

【答案】A

【详解】ABCD:当且仅当的意思是在这种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其逻辑含义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含义的结合,只有当pq同真同假时,该判断才为真。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本题选A

3.依据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的不同,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A.小华不仅为人正直,而且很有担当

B.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C.如果饱读诗书,就能妙笔生花

D.三角形的三内角相等,当且仅当,它的三边相等

【答案】B

【详解】A:不仅……而且……这一联结项,属于联言判断,A观点不符合题意。

B:如果没有精神,一个人就一定无法自立、国家就无法富强,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B观点符合题意。

C:如果…………这一联结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观点不符合题意。

D:当且仅当这一联结项,属于充分必要条件,D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崇尚实干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格,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许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风尚的名言警句。

p

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q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r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下列对上述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①p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q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r使用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pqr都使用了关系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p出自《荀子·修身》,意思是: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即使再小的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p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了之间的关系,入选。

q的意思是:路途虽然遥远,但是只要一直走就将有走到头的一天;事情虽然很难处理,但是只要做下去就会有成功的一天。q使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了之间的关系,入选。

r的意思是:道路险阻而又漫长,但是走的话就会到达目的地,如果可以坚持不懈,那么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r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的关系,错误。

pqr使用的都是复合判断,而关系判断是一种简单判断,不选。

故本题选A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要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甲对乙说:“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对丙说:“只有我请你,你才来。”对丁说:“如果我请你,你就来;而且只有我请你,你才来。”事后,甲邀请了丙,而乙和丁都来了。

乙、丙、丁应该来还是不应该来?为什么?

【答案】甲对乙讲的话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现在乙没有受到邀请,乙可以来也可以不来。甲对丙讲的话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现在丙受到邀请,丙可以来也可以不来。甲对丁讲的话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丁受到邀请就应该来,如果丁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现在丁没有受到邀请,所以不应该来。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41925.html
0

评论0

请先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