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省略学生版的预览,如需获取,请点击下面网址下载word文档:https://www.gaozhong360.com/41379.html
《选必3》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测试卷(教师版)
小志思政网:www.gaozhong360.com
1.2023年9月2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计划于2024年前后实施发射“嫦娥六号”,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专家表示,月球南极和地球南极类似,如果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不仅可用其制造氧气,而且还可以制备火箭所需的氢燃料,有助于人类更有效地进行天体探测。据此可知( )
①依据月球南极与地球南极相似属性可进行或然性推理
②人们可用水制造氧气,必然是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
③材料中的“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联言判断
④“月球南极存着大量水冰”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根据材料“月球南极和地球南极类似”可以得到专家是根据两个事物的相似属性进行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①正确。
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如果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那么就可用其制造氧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效推理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②错误。
③: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不仅可用其制造氧气,而且还可以制备火箭所需的氢燃料”是用于表示递进关系的联言判断,③正确。
④:“月球南极存在着大量水冰”属于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3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研究团队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利用天然基粘结剂粘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为在建筑领域中降低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思路。新型建筑材料研制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重视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②承认和把握周围其他事物间的客观联系
③运用绝对不相容的哲学思维开辟新思路
④对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该研究团队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体现了对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利用天然基粘结剂粘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体现了承认和把握周围其他事物间的客观联系,②④正确。
①:材料强调把握客观联系,没有体现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①排除。
③:绝对不相容的哲学思维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是错误的,③排除。
故本题选D。
3.某研究团队为了研究β一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关联,在喂养环境一致的情况下,将小白鼠分为两组。甲组的小白鼠没有进行睡眠剥夺,数据研究发现,在6周内发现β一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在正常的ZT3水平;乙组小白鼠被放置在睡眠破碎室中,通过活动条每天不间断地移动6小时,在6周内β一淀粉样蛋白从ZT3增长到ZT9水平。由此该团队得出:睡眠剥夺会阻止小胶质细胞对β一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物的正确清理,进而影响阿尔兹海默症病情进程。材料中涉及的研究方法( )
①运用了从前提必然得出结论的推理,结论具有必然性特征
②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通过两组小白鼠的不同之处求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异法
④通过两组小白鼠的相同之处求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同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由题干中针对两组小白鼠进行分类观察的方法可知,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具有必然性,①说法错误。
②:由题干中针对两组小白鼠进行分类观察的方法可知,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②符合题意。
③④:通过对两组小白鼠的不同之处比较得出结论,因此在探求因果联系的过程中运用了求异法,③符合题意,④排除。
故本题选C。
4.近期,巴以再次爆发冲突,加剧了已经紧张的地缘政治格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冲突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文化、民族、土地矛盾等内部因素,更有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从逻辑角度看,由此推出一定为真的观点是( )
①只要有宗教、文化、民族矛盾,巴以之间就会产生冲突
②不能正视冲突背后的历史根源,就不能解决巴以之间冲突
③巴以冲突的解决,不仅要从内部因素入手,还要从外部因素入手
④根据巴以冲突的根源以此类推,其他地区冲突必然也存在相同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巴以冲突的根源有很多,文化、民族、土地矛盾不是产生冲突的充分条件,所以“只要有宗教、文化、民族矛盾,巴以之间就会产生冲突”的说法错误,①不选。
②:只有正视冲突背后的历史根源,才能解决巴以之间冲突,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因此不能正视冲突背后的历史根源,就不能解决巴以之间冲突,②符合题意。
③:导致巴以冲突的既有内部因素更有外部因素,这构成了联言判断,因此巴以冲突的解决,不但要从内部因素入手,还要从外部因素入手,③符合题意。
④:“以此类推”是在进行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因此不能必然得出其他地区冲突也存在相同原因,④不选。
故本题选C。
5.“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旺盛生长的作物迫切需要水分。这些谚语正说明了大暑时节降雨的珍贵。以下对这些农谚分析正确的是( )
①是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的
②“大暑雨如金”体现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③是实践的产物,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④“伏里多雨,囤里多米”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做不完全归纳推理。“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这些农谚都是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的,①正确。
②: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页相同或相似。类别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的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大暑雨如金”属于比喻,目的在于生动形象的描写或说明大暑时节降雨的珍贵,不是类比推理,②错误。
③: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旺盛生长的作物迫切需要水分。说明这些农谚是实践的产物,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③正确。
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或者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前件)是另一事物情况(后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换言之,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前件既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又是后件的必要条件。“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伏里少雨,如果采取浇水等措施,也有可能囤里多米,④错误。
故本题选B。
6.“瑞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极广的农谚,意思是冬天下几场雪,是来年庄稼能获得丰收的预兆。“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天开裂”……这些农谚不仅是我国先民对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农谚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属于或然推理
②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没有下雪也会影响明年农作物的生长
③农谚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体现了演绎推理的作用
④科学归纳的思维方法是真理产生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瑞雪兆丰年”是人民通过多年耕种获得的经验,这说明农谚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属于或然推理,故①正确。
②:“瑞雪兆丰年”说明下雪会给明年的农作物带来好收成,“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说明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没有下雪也会影响明年农作物的生长,故②正确。
③:农谚指导农业生产体现的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未体现演绎推理的作用,故③不选。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也属于认识的一种,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淮南子·说山训》中写到,“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代唐庚在《文录》中引用了唐人的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知秋”这一推理属于( )
①归纳推理 ②演绎推理 ③或然推理 ④必然推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一叶知秋”的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这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属于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从一片树叶的凋落,推理出秋天的到来,这不是必然推理,属于或然推理,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古人为了顺应农时,更好地进行生产,发现如果有两个二月、两个立春,当年的春季有可能会偏冷。因此总结了“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等农业谚语。由此可见( )
A.“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是一个必然推理
B.农业谚语一般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形成的认识
C.“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运用的是抽象思维
D.农业谚语具有客观性、间接性和可检验性的特征
【答案】B
【详解】B:农业谚语一般是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是人们通过归纳的方式形成的认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B符合题意。
A: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能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属于不完全归纳,是一个或然推理,A说法错误。
C: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形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运用的是形象思维,C说法错误。
D:科学思维具有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的特征,农业谚语不一定都是科学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高新技术。将水稻幼苗在太空环境下与在地面环境下进行对比,发现茎秆、叶片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变化,探寻水稻种子的“太空综合症”,寻求真实原因。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运用了(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
【答案】B
【详解】B: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不同,其他相关因素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将水稻幼苗在太空环境下与在地面环境下进行对比,发现发现茎秆、叶片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变化,探寻水稻种子的“太空综合症”,寻求真实原因。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
ACD:材料中未涉及求同法、共变法和求同求异并用法,ACD排除。
故本题选A。
10.合乎逻辑的思维是有一定形式的,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下表达对应正确的是( )
① |
我知道你不是我妈妈,但我知道你是最美妈妈 |
遵循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
② |
鲁班伐树被带刺的野草划破手,受到启发而发明锯 |
正确运用了类比推理 |
③ |
政府要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所以政府要为我服务 |
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
④ |
患者只有接受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 |
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我知道你不是我妈妈,但我知道你是最美妈妈,前后两个妈妈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并没有犯偷换概念的错误,遵循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①对应正确。
②:鲁班伐树被带刺的野草划破手,受到启发而发明锯,是运用规律二者之间的共同特点,进行了类比推理,②对应正确。
③:政府要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所以政府要为我服务,犯了“四概念”的错误,③对应错误。
④:患者只有接受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对应错误。
故本题选A。
11.日本福岛排放的核污染水中含有超过60种放射性核素。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引发国际社会的质疑与愤慨。日本政府却辩称自己排放的是核废水,是符合世界各地核电站核废水排海的通行做法,并且排放的核污染水中放射性物质氚的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排放是安全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日方从一己私利出发,将核污染的风险转嫁给全人类,站在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对立面。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说明日本政府的辩解无法消除国际社会的质疑与愤慨的原因。
(2)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观点属于何种判断,并根据此类判断的逻辑关系推论中方是如何阐明立场的。
【答案】(1)①核污染水和核废水是两个不同概念,辩称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符合世界各地核电站核废水排海的通行做法,故意混淆核废水与核污水概念,逻辑上违背了思维的同一律,属偷换概念。
②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超过60种放射性核素,仅以氚的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就认为排放是安全的,属于不完全归纳,结论不具有保真性。
(2)①我国外交部的发言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②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日本决意排海,说明核污染水是不安全的。从而阐明了中方坚决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立场。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向往,更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现代化一般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因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发生巨大调整,进而带动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时刻变革的历史过程。回顾历史,资本主导的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现代化几乎与西方工业文明相伴而生,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进程相伴相随。正因如此,西方先行者的现代化经验被视为现代化“模板”。然而在实践进程中,不仅鲜有后发国家复制成功的案例,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因”,也逐步落入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丛生的“怪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其中之一是“中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一些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
(1)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简要分析西方学者推理的逻辑错误并说明错误的原因。
【答案】(1)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全世界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和均衡发展,点燃了各国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展现了大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其本质要求,推动世界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2)由所有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所有国家“国强必霸”,只是根据西方国家发展历史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或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国家性质、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