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政治与法治》期末复习冲刺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坐落在陶然亭公园内的慈悲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现辟为博物馆,内设五个展室,展出近百幅历史图片,再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慈悲庵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观众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重回那个“觉醒年代”,那时( )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是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登上历史舞台使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中国人民从此迎来了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作出的卓越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共同铸就的豪迈史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经由历史检验的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实地考察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生产生活恢复等情况。习总书记强调,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这表明( )
①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
②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政治前提
③为民造福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图漫画《超前意识》(作者:张书信),反映了某些基层党员干部( )
①富于创造性,敢于打破客观实际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②没有做到务实担当、实事求是,只会纸上做文章,只会嘴上论英雄
③只会抬头往上看,不会俯身往下瞧,不顾群众实情,不管实际效能
④没有坚持求真务实这一我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关于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五个指导意见。这体现了( )
①中国共产党的经济领导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保证
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③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党执政地位的体现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1月1日,第三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施行。部分修订内容如下: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行为由违反工作纪律调整为违反政治纪律。增写对“搞文山会海”“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增写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到任前已经存在且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消极回避、推卸责任,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处分规定。
以上修订有利于( )
①增强党员干部担当意识,凝聚全党干事创业力量
②强化正风肃纪,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③以党的纪律建设为统领,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④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加强党纪国法衔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中指出,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
②人民民主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是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
③真正的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24年2月22日至23日,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3002船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船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船采取跟监外逼、航路管制等必要措施予以驱离。中国海警船的驱离措施是( )
①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②履行促进社会发展职能
③履行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④履行保卫国家安全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顾雪把大量时间花在基层调研上。她说:“‘脚沾泥土’才能听到民声,才能摸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议案建议。我要努力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人大代表‘脚沾泥土’才能听到民声”说明( )
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要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②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要听取反映民意,提出提案建议
③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职尽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④人大代表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照法定程序,享有审议权和提案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主张建议→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或建议→广泛征求人民政协意见→人大审议、公示、讨论通过→政府等国家机关贯彻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一过程表明( )
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中国共产党执政并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广泛调动人民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几名中学生针对许多小区存在的闲置车辆长期占用车位导致车位紧张的问题,在模拟政协活动中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提案。市政协委员关注到了这一模拟提案,指导同学们务实调查、充实内容、完善提案。在此基础上,市政协委员向市政协会议提交了相关正式提案。从“模拟提案”到“正式提案”的探索( )
①需要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制定具体政策,协调多方利益
②有益于提高学生引领社会治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有序地完成调查研究和思考任务
④有益于增进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近期热映影片《周处除三害》中的“新心灵舍”支线揭开了邪教罪行的冰山一角,展示了邪教组织通过神化首要分子、假披真善美外衣等手段吸引和控制教徒,并利用罪恶感等情绪对教徒进行洗脑的行径,起到了反邪教宣传警示的作用。我国推进反邪教宣传说明( )
①国家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②邪教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③应该坚决反对和依法取缔邪教组织
④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近年来,江西某村积极利用信用积分评价机制来改善乡村治理,把孝老爱亲、助残助困等美德行为纳入信用积分管理,村民可用信用积分在信用超市兑换生活物品,对信用积分等级高的村民还进行红榜表彰、典型宣传等,由“小”积分刮起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一点一滴撬动基层治理“大”提升。可见,建设文明乡风要( )
①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激发乡村治理动能
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广泛传播文明行为
③注重治理的精细化,引导村民崇善向上
④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保障村民治理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法学家。研究《管子》)的法治思想,对推行依法治国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譬如:“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下列对材料中蕴含的法治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具有社会规范性,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②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对稳定社会秩序有巨大作用
③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与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相适应
④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的行为
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公共法律服务是一道硬门槛。某社区活跃着一支“法律明白人”队伍,该区按照“每个网格至少2人”的要求,先后遴选社区“法律明白人”2181人,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近年来,该社区“法律明白人”共预防、化解各类社区矛盾纠纷500多起。该社区这一做法带来的影响是( )
①探索法治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
②促进司法机关下沉服务办实事
③为基层政府充实更多专业人才
④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专业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将《标准》作为养老机构监管的重要依据。《标准》提出,对于情况复杂,难以直接判定是否为重大事故隐患的,各地民政部门可以商请有关部门或者组织有关专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研究论证后综合判定。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健全了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
②《标准》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公开公正的政府
③《标准》有利于地方政府科学履职,提升监管效能
④《标准》的出台扩大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推进规范执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讲述了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这一故事对今天政府增强公信力带来的启示是政府( )
①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为全社会作表率
②要高效运行,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学习区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④要依法办事,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育好“法律明白人”,办实“法律明白事”。某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采取村民推荐等方式,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筛选有一定法律基础的村民,纳入“法律明白人”队伍进行规范系统培训培养,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示范带头作用。培养“法律明白人”( )
①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
②有利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
③有利于促进乡村法治人才的培养,提升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④旨在推进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法治提供根本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但立法法本身也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修正。继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增加“基层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 )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②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
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聊城市铁塔片区是以服装鞋帽、餐饮娱乐、小商品批发零售、古玩字画为主导的商业集群圈。在这里各种民事纠纷、治安与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东昌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互联网+群防游治”的工作思路,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派出所矛盾纠纷化解、巡逻防控工作体系,不仅优化了铁塔片区的治安环境,还营造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可见,东昌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①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工作质效
②创新工作方法,运用互联网等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③按照法定程序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确保执法有据
④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办案程序和结果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该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检索查阅案例库,参考入库同类案例作出裁判。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有利于( )
①完善法治监督体系,助力法院审判质效提升
②促进统一裁判规则,保障法律正确、统一适用
③弘扬法治精神,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④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法律知识很枯燥,但法律普及很重要。在互联网上,人们能看到许多法学专业教师把人们日常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进行演绎,用生动的事例讲授法治课,以案说法,以例释典,用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方式,让书本上的法条“活”起来,让人们“秒懂”生活中的“为与不为”。这样“化枯燥为有趣”的法治课( )
①能够帮助公民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之上增强法治意识
②有利于公民自觉地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行为准则
③能够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④为推进全民守法,弘扬公序良俗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实施30年来的又一次“大修”。经过修订,新法由过去的9章61条增至10章86条,针对当前结婚生育、财产分配、人身权利等领域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作出了积极回应。该法的实施( )
①表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②体现了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是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妇女权益的保护法制化
④体现了依法治国立足中国实践,消除了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香山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新中国诞生的筹备时期),中国共产党指导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恢复建立全国性群众团体,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协商建国的生动实践。
强国必先强党。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出权威性、系统性、稳定性和人民性,才能汇聚民意、增强团结、汇集智慧,才能充分发展真正行得通、做得到的民主形式。
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统一战线,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从香山时期至今,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实践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材料一 近年来,H省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宽基层群众参与自治渠道,使全省人民邻里更和睦、幸福感更强。该省在各村(社区)建立以党组织书记担任召集人的村(居)民议事会,由居委会按照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要求组织开发商、物业公司、党员代表、志愿者协会成员、居民代表等,开展屋场协商、院落协商、小区协商等各类协商议事活动,共同商议解决社区的大小事;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村(居)规民约要聚焦爱国守法、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7个方面;将村务公开与“村级小微权力+互联网+监督”深度融合,形成部门联手管理村务公开栏的“大合唱”,推动村务及时有效公开。
材料二 2023年7月12日,武汉某大学20余名来自摩洛哥、津巴布韦、孟加拉等国的国际学院学生,在学院老师带领下,来到当地某社区实地参观学习,了解中国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情况。留学生吴萨玛观察发现,居委会主任闫大妈人缘非常好,绝大多数居民都认识她,她每天的工作又多又杂,负责的事务包罗万象,一会儿帮楼下的煎饼摊收拾,一会儿处理微信群里的家长里短……闫大妈还告诉他:“在中国,居委会主任不是什么官,而是代表了一种制度,一种基层治理模式。大家选我并不等于说社区的事我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开会让居民协商、一起拿主意,很多事情都是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只是在里面协调组织一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说明H省是如何通过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人民幸福感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帮助吴萨玛理解“在中国,居委会主任从来不是什么官,而是代表了一种制度,一种基层治理模式”。
2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实施。
材料一:法律援助法的出台过程
材料二:法有情,援无忧。与之前的法律援助条例相比,法律援助法拓宽了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将符合条件的个人纳入法律援助志愿者的范畴;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如在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范围方面,新增“确认劳动关系”等事项,将更多困难群众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同时,法律援助法简化了获得法律援助的途径,降低了获得法律援助的难度,强化了对服务质量的监督,保障贫弱群众更便利地获得法律援助,只要有需求,就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有人认为,随着相关法律的健全,将实现对贫弱群众应援尽援、应援优援。请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法治国家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为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治意识,M校以“明德尚法、品业双馨”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充分释放和激发教育潜力,给学生成长带来生机与活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明德・尚法・精业”的现代公民。本学期中期,学校以“明德尚法”为主题开展了征文活动。
请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就此项征文活动撰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傅用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③正确,坐落在陶然亭公园内的慈悲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现辟为博物馆,内设五个展室,展出近百幅历史图片,再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慈悲庵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观众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重回那个“觉醒年代”,那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是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
④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故选:C。
2.答案:B
解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故①④入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不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不选。故本题选B
3.答案:A
解析:①③: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这表明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为民造福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①③符合题意。②: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而不是根本政治前提,②表述错误。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工作作风,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4.答案:C
解析:①错误,人的行为不能打破客观实际的束缚;②③符合题意,漫画《超前意识》,反映了某些基层党员干部没有做到务实担当、实事求是,只会纸上做文章,只会嘴上论英雄,只会抬头往上看,不会俯身往下瞧,不顾群众实情,不管实际效能;④错误,实事求是是我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故选C。
5.答案:C
解析:①中国共产党的经济领导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保证。这个选项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领导作用。然而,题干中提到的主要是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一些指导意见,并没有直接体现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的具体领导行为或结果。因此,这一选项虽然看似合理,但并未直接对应题干内容,故①错误;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这个选项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领域的领导作用,与题干中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指导意见的情境更为贴切。因为全面深化改革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决策和部署,这些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来确保方向和效果的正确性,故②正确;③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党执政地位的体现。这个选项强调了党在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中的参与和地位。然而,题干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党的执政地位或其在制定具体政策中的角色,故③错误;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个选项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总体评价,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答案选C。
6.答案:A
解析:①:增写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到任前已经存在且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消极回避、推卸责任,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处分规定,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担当意识,凝聚全党干事创业力量,①符合题意。②: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行为由违反工作纪律调整为违反政治纪律,增写对“搞文山会海”“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行为的处分规定,有利于强化正风肃纪,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②符合题意。③: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③说法错误。④: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属于党内条例,没有涉及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答案:A
解析:①②: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这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是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
③:民主具有阶级性,不存在全民民主,③错误。
④: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的对外职能,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无关。
9.答案:A
解析:①:“我要努力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人大代表‘脚沾泥土’才能听到民声”,这说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要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①正确。②:材料强调人大代表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没有涉及提出提案建议,②排除。③:“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脚沾泥土’才能听到民声说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履职尽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③正确。④:题目问的是人大代表‘脚沾泥土'才能听到民声”,体现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而不是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和提案权,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0.答案:B
解析: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①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②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人大审议、公示、讨论通过→政府等国家机关贯彻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广泛调动人民积极性,④正确。
11.答案:D
解析:①:从“模拟提案到正式提案的探索需要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而不是政策,①错误。
②:从“摸拟提案到正式提案的探索有益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引领,②错误。
③:几名中学生针对许多小区存在的闲置车辆长期占用车位导致车位紧张的问题,在模拟政协活动中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提案。市政协委员关注到了这一模拟提案,指导同学们务实调查、充实内容、完善提案。从模拟提案到正式提案的探索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有序地完成调查研究和思考任务,③正确。
④:在模拟提案基础上,市政协委员向市政协会议提交了相关正式提案。这有益于增进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协商民主的优势的理解,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2.答案:C
解析:①④:邪教不等于宗教,材料不涉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涉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④排除。
②③:我国推进反邪教宣传说明邪教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的,应该坚决反对和依法取缔邪教组织,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C。
13.答案:C
解析:江西某村积极利用信用积分评价机制来改善乡村治理,信用积分评价机制不属于“村规民约”,①不符合题意,不选;对信用积分等级高的村民还进行红榜表彰、典型宣传,说明建设文明乡风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广泛传播文明行为,②正确;利用信用积分评价机制来改善乡村治理,是注重治理的精细化,引导村民崇善向上,③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但是与“保障村民治理权利”无关,④不选。
14.答案:A
解析:“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说明法具有社会规范性,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①符合题意。“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说明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对稳定社会秩序有巨大作用,②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③错误。材料强调法的作用,没有体现法的产生,④不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①:我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表明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①符合题意。
②: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的行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而非目的,②错误。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③符合题意。
④:任何公民都需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④错误。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国家。选出社区“法律明白人”参与乡村治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有利于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群众法治素养,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公共法律服务,没有涉及司法机关,②排除;社区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府,排除。
17.答案:B
解析:①④:《标准》提出,对于情况复杂,难以直接判定是否为重大事故隐患的,各地民政部门可以商请有关部门或者组织有关专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研究论证后综合判定,说明《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健全了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还说明《标准》的出台规范了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推进规范执法,而不是强化,①正确,④错误。
②: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公开公正的政府与题意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③:民政部功公厅印发《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将《标准》作为养老机构监管的重要依据,说明
《标准》有利于地方政府科学履职,提升监管效能,③正确。
故本题选B。
18.答案:B
解析: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赏给其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了他的诺言。这对政府而言,增强公信力需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为全社会作表率,要依法办事,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①④正确。材料强调政府信守承诺,而不是强调提高运行效率,排除②。③强调的是建设阳光政府,与题意不符,排除。
19.答案:A
解析:“法律明白人”是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筛选出的有一定法律基础的村民。培养“法律明白人”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有利于促进乡村法治人才的培养,提升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①③正确。“法律明白人”不是执法机关组成人员,因此不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能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②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④错误。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立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点,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考查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在我国,宪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①错误;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的立法事项进行调整、增加、修改,这表明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②符合题意;立法法本身随着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而修正,这表明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③正确;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而县级(自治县除外)、乡镇人大没有立法权,④错误。故选C项。
21.答案:A
解析:东昌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互联网+群防群治”的工作思路,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派出所矛盾纠纷化解、巡逻防控工作体系,体现了东昌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工作质效,①②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东昌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工作方法,未体现按照法定程序执法,③排除。材料涉及的是行政执法问题,而不是公正司法问题,④排除。
22.答案:C
解析:①③: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与“完善法治监督体系”、司法程序的公正无关,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该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认为对类案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权威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检索查阅案例库,参考入库同类案例作出裁判,说明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有利于促进统一裁判规则,保障法律正确、统一适用;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助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3.答案:A
解析:许多法学专业教师把人们日常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进行演绎,用生动的事例讲授法治课,这样“化枯燥为有趣”的法治课能够帮助公民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之上增强法治意识,有利于公民自觉地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行为准则,①②正确。“都成为”的说法夸大了材料中法治课的作用,③排除。我国宪法为推进全民守法,弘扬公序良俗提供根本法治保障,④与题意不符。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当前结婚生育、财产分配、人身权利等领域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作出了积极回应,该法的实施是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妇女权益的保护法制化,表明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①③正确;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排除;“消除了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说法过于绝对,④排除。
25.答案:①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展切实可行的人民民主形式。(3分)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夯实人民民主建设的群众基础。(3分)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人民民主建设。(3分)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汇聚更多民主力量,推动我国人民民主建设。(3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从香山时期至今,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实践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可联系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关键词③: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协商建国的生动实践→可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关键词④: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统一战线,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可联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6.答案:(1)①H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拓宽基层群众参与自治渠道,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保障基层群众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激发基层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分)②H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印发《意见》推动基层治理做到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3分)③H省发挥了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功能,激发基层治理活力,(3分)④H省尊重基层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推动村务及时有效公开,把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深度融合,落到实处,推动民主监督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保障基层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3分)
(2)①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居委会主任起组织协调的作用,所以不是官。(3分)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3分)③居委会主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在其协调组织下,集民智、聚民心,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种治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度和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3分)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建立以党组织书记担任召集人的村(居)民议事会等→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词②:很多事情都是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可联系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知识;
关键词③:由居委会按照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要求组织开发商等→可联系发挥了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④:推动村务及时有效公开→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命题,设问要求解释“在中国,居委会主任从来不是什么官,而是代表了一种制度,一种基层治理模式”。需要调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是开会让居民协商、一起拿主意等→可联系教材知识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关键词②:很多事情都是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可联系教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知识;
关键词③:我只是在里面协调组织一下,居委会主任不是什么官,而是代表了一种制度等→可联系教材知识居委会主任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7.答案:①法治国家意味着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3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相关法律的健全,有利于实现对贫弱群众应援尽援、应援优援。(3分)③实现对贫弱群众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还需要完善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社会公众遵守法律。(3分)④因此,这一观点是片面的。实现对贫弱群众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既要有法律的出台作前提,又要有法律的实施机制作保障。(3分)
解析:解答本题,根据法律援助法的出台过程可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有利于实现对贫弱群众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根据法律援助法强化了对服务质量的监督,说明法律还要有严格的实施机制才能起到效果。
28.答案:示例: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努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4分)我们应积极参与法治和德育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同学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做尊法守法的典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3分)
解析:本题考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法治意识素养。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德治与法治的作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角度展开论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