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细节知识整理100条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4.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5.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6.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是唯物和唯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7. 哲学不能提供事情的具体的解决方法

8.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9.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的存在方式   

10.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精神的力量可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11.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决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2. 不能创造、消灭、改变、战胜、变革规律,可以认识、利用、尊重、遵循规律。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能改变规律本身,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

13.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不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客观规律可以制约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4.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15.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1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是大脑的机能。只有人有意识、能实践。

17.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18.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9.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20.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1.  实践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2个,即参加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

22.  意识、实践、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只能是人。

23.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4.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顺序不能错)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过程。

25.  认识的发展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

2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2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

29.  认识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或者是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认识秩序

30.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31.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说法错误

32. 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33.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是人不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不能消灭联系

34.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35.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的变化不一定就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36.  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7.  变化不等于发展,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

38.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39.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量变不一定能引起质变

40.  矛盾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

41.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做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4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4.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地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

45.对立性和同一性不是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双方的关系

46.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4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48.社会意识的具有相对独立性

49.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50.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52.生产国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3.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4.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

55.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是人民群众,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5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不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57.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58.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59.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60.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61.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62.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

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65.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66.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67.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6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69.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70.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71.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源泉、动力、目的。

7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73.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74.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7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76.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77.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78.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79.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0.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8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8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84.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85.中华民族精神食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86.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87.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88.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89.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90.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9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9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9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94.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95.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

96.“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97.“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98.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99.文化自信就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

10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41658.html
0

评论0

请先
温馨提示:下载本站资料,请先注册登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其中微信登录,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然后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不能使用手机识别二维码登录。如有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微信aixiaozhi5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