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辑下载链接:2024版《政治与法治》全册框框练(全册课时训练)(含学生和教师版;附word版下载)
2024版《政治与法治》8.3法治社会
课时训练
教师版
试题整理:艾小志老师
小志思政网:www.gaozhong360.com
1.城市社区人口密集、诉求多元,为了优化基层治理,上海探索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公安干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三所联动”机制( )
①提升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②创新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
③运用了法治方式解决群众矛盾纠纷
④探索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三所联动”机制主要是整合公安干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服务人民群众,这与提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无关,①不选。
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材料并未涉及创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②不选。
③:“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多方力量,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③正确。
④:“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公安干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探索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施行,将进一步营造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励中华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该法的施行( )
①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②旨在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③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精神
④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强调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涉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是其目的,②不符合题意。
③: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施行,将进一步营造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励中华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表明该法的施行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精神,③正确。
④:爱国主义教育入法,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体现了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昆明积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和实践推广。盘龙区青云街道从“人”和“事”两大要素入手,探索创新有人走访发现、有人提供帮助、有人心理疏导的“三有”心理疏导解纷工作法,实现隐蔽问题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主动疏导、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该单位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该单位的做法( )
①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②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高治理效能
③探索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
④创新心理疏导方法,优化基层治理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盘龙区青云街道探索创新有人走访发现、有人提供帮助、有人心理疏导的“三有”心理疏导解纷工作法,实现隐蔽问题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主动疏导、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该单位的做法探索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①③符合题意。
②:该单位的做法是对基层治理方式的创新,并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②不选。
④:题干“三有”心理疏导解纷工作法可以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但材料不体现创新心理疏导方法,④不选。
故本题选B。
4.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3年9月6日至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情况在山西开展执法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地方逐项梳理整改,全面补齐短板,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切实提升生产安全水平。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
②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法律严格实施
③人大常委会履行安全监管的职能
④法治社会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全国人大常委会率执法检查组就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情况在山西开展执法检查,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①符合题意。
②:开展执法检查,严格法律实施有利于法治国家建设,②符合题意。
③:人大常委会不能履行安全监管的职能,③错误。
④:材料中没有涉及法治社会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下列有关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国家是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②只有实现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基础
③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为全面依法治国打牢阶级基础
④只有不断打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①表述错误。
②④:在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中,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基础;只有不断打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②④正确。
③:只有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广大群众才会发自内心的崇尚和拥护法治,才能为全面依法治国打牢群众基础,而不是阶级基础,③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6.“门前堆放杂物罚款3元;衣服不整齐罚款5元……”某村委会以“为践行新农村美丽乡村行动”的名义对村民实行罚款。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村委会没有处罚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应理解和支持村委会行为
②依法治国基础性工作有待加强
③基层执法部门要提高法治意识
④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村委会没有处罚权。村民不应支持违法现象,①说法错误。
②:通过普法工作提高包括村委会在内的基层不同主体的法治意识,属于我国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②符合题意。
③: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执法部门,③排除。
④:某村委会以“为践行新农村美丽乡村行动”的名义对村民实行罚款,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由此反映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仍有待提高,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石景山区本着“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则,将信访代理与多元调解相融合,集咨询、评估、调解、诉讼于一体,建设起全市首家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让百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可调解纠纷。这有利于( )
①切实提高诉讼服务水平,惩治犯罪活动
②引导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③有效协调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④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消除各种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强调通过建立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来调解纠纷,而不是“提高诉讼服务水平,惩治犯罪活动”,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通过建立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来调解纠纷,有利于引导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从而有效协调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②③符合题意。
④:“消除各种矛盾”说法绝对,④排除。
故本题选C。
8.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和推动。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 )
①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③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保证执法职能
④发挥人民政协的立法职能,民主立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保证执法职能,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干考查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不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
④:人民政协没有立法职能,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职能,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9.国家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就是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因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诉讼费的公民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公民打得赢官司。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
①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法定权利
②司法机关依法行政
③促进公平正义,消除腐败
④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④: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就是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因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诉讼费的公民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公民打得赢官司。由此可见,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法定权利,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①④符合题意。
②: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②说法错误。
③:“消除腐败”夸大了该制度实施的作用,③排除。
故本题选A。
10.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形成。新时代传承弘扬“浦江经验”有利于( )
①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③把为民服务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路径与保障
④把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和萌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主动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形成“浦江经验”,新时代传承弘扬“浦江经验”有利于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和萌芽,①④符合题意。
②:下访接待群众不涉及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②不符合题意。
③:求真务实是基层治理的关键路径与作风保障,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1.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回顾60年的历程,“枫桥经验”形成、创新和发展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枫桥经验”证明:法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优方式,有着权责明确等鲜明特点;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赋能,能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普法宣传和社会参与,是从整体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长远之策。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对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明“枫桥经验”对建设法治社会有何启示。
(2)请任选一个主体(如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或村民等)就如何更好地在基层治理中实践“枫桥经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形成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通过完善基层法治、加强普法宣传和社会参与,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赋能,引导和支持人们依法维护权益,完善和健全多元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2)①建议:政府要尽可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公平公正地帮助解决群众纠纷。②理由: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公开公正、人民满意的政府。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镇的滨湖村,十年前还是“贫困村”“矛盾村”、“乱象村”,如今已是乡风文明、平安和谐、乡村振兴的“先进村”。
近年来,滨湖村坚持党建引领,做实乡村振兴接棒脱贫攻坚大文章,绘就了建强基层堡垒、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农民富足的美丽乡村底色,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同时博望区政法机关在滨湖村设立了联系点,法官联系点、驻村检察官联系点、村警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第一时间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综合性法治服务,有效促进村委会依法管理、依法决策。滨湖村还以推进村务公开、强化财务监督等为重点,健全村民自治机制,鼓励村民利用网格微信群、社情民意箱等参与乡村治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提高村民参与民主协商能力。
塑造党建引领的“思想灵魂”,畅通乡村服务的“神经末梢”,激活村民自治的“组织细胞”,该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子。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滨湖村的做法对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有何启示。
【答案】①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滨湖村坚持党建引领,做实乡村振兴接棒脱贫攻坚大文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②必须始终坚持法治思维,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该村通过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法治服务,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确保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解决,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基层治理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该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本专辑下载链接:2024版《政治与法治》全册框框练(全册课时训练)(含学生和教师版;附word版下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