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主观题精选
(学生版)
小志思政网:www.gaozhong360.com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领导人民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来的,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这一制度显现出不同于源自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全新经验和特点,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非职业化人大代表的作用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上提供了新的成功范例,对于解决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国体与政体的知识,说明我国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合理性。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美国拜登政府不断加大对台军事援助的频率和力度,加速“武装台湾”,已到急不可耐的程度。继2023年7月28日拜登首次动用“总统拨款权”向台湾地区提供3.45亿美元军事援助之后,8月23日,美方又宣布了5亿美元的第11轮对台军售项目;8月29日,美国政府更首次通过“外国军事融资”方式向台湾地区提供80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一个月内,拜登政府连续三次对台军事援助,金额近10亿美元。其中,更是两次打破对台军售常态,一错再错,创下恶例。拜登政府变本加厉搞“以台制华”,大打“台湾牌”。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的知识,分析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的依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
国发[2023]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方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支持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现提出意见如下:
……
九、保障措施
(三十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全面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凝聚各方合力,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
(三十三)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内蒙古自治区要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施工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根据本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指导协调,出台配套政策,对内蒙古落实“五大任务”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本意见实施的跟踪评估,完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知识,说明该意见的合理性。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是2023年8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就赖清德“过境”窜美答记者问的主要内容: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途越的红线。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分子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窜美,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同台湾方面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触,中方对美方执意允许赖清德“过境”窜美表示强烈不满,予以强烈责。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履行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承诺,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停止纵容和支持“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停止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中方正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的相关知识,对中方外交部发言人的严正立场加以说明。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7日,S国工人社会党领袖在该国国王见证下宣誓就职,出任该国新一届首相。在11月16日议会举行的投票中,该工人社会党领袖以179票赞成、171票反对、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获得当选首相所需的过半数赞成票。投赞成票的包括左翼政党工人社会党、苏马尔党和一些地方性政党,人民党等右翼党派则投了反对票。11月20日,新首相公布了新一届内阁成员名单。该国新一届联合政府由工人社会党和苏马尔党组成。
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知识,指出S国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并分析材料反映的该政权组织形式运行的特点。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一国两制”及涉港议题作出论述,明确提出要“落实爱国者治港”,为香港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7月1日,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纪念日。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也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归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和香港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旨在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创新性的政治安排为香港保持高度自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为香港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活动启动礼于2023年6月30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为系列庆祝活动拉开帷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启动礼并致辞表示,香港经历种种挑战后,现已全面复常,重新腾飞,迈上由治及兴新征程。在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双重保障下,香港社会整体稳定,经济发展向好,营商环境自由、方便,香港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更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各具特色的国家”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在“一国两制”实践进程中确保“爱国者治港”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爱国者治港,谱写善政新篇章”为题写一则短评。(150字以内,6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新兴大国崛起以及世界经济事务日益复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崭露头角,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和新的推动力量。2023年9月9日至1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以“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未来”为峰会主题。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巴西总统卢拉、中国总理李强、英国首相苏纳克、德国总理朔尔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峰会。本次峰会上,非洲联盟成为二十国集团的正式成员,孟加拉国、埃及、毛里求斯、荷兰、尼日利亚、阿曼、新加坡、西班牙和阿联酋是“嘉宾国”,巴西正式接棒成为二十国集团新一任轮值主席国。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峰会主题意义重大,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各国应当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国体与政体”的知识,分析出席G20峰会的美国、日本、德国领导人,为什么在称呼上有所不同。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众议院议长是美国政坛“三号人物”,职责包括设置和主持国会议程。2023年10月,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罢免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的动议,其中,208名民主党议员同8名共和党议员投出赞成票。
自麦卡锡担任众议院议长以来,共和党保守派一直要求麦卡锡支持其推进控制财政开支、移民等极右翼议事日程。在新财年联邦政府拨款问题上,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在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加强边境管控等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两党进行持续争斗。2023年9月,麦卡锡就临时拨款法案与民主党达成妥协,让共和党极端保守派感觉遭受背叛,导致其发起对麦卡锡的罢免动议。
麦卡锡被罢免后,在选出继任者之前,众议院实际上处于冻结状态,无法处理立法事务,这可能导致国会解决政府停摆议程延宕,美国政府可能面临“关门”危机,这引发了美国民众强烈的不满情绪。《纽约书评》刊文称,美利坚合众国已成为“美利坚分裂国”。
有人说,麦卡锡被罢免是美国政治深度极化的体现,美国陷入“民主倒退”的困境。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9.2023年7月26日,S国首相A表示,他将不再担任首相,S国人民党未来首相候选人B将领导新政府。据S国国家选举委员会8月5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显示,执政党人民党以绝对优势赢得第七届国民议会选举,负责组建新一届政府。8月7日,S国国王签署王令,任命B为新首相,任期5年。B现任S国人民党中央常委。B需要在8月22日举行的国民议会中赢得信任投票才能正式成为新首相。如果赢得议会信任投票,B将在同日宣誓就职。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S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10.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中国议民生,美国忙党争,两国开会大不同。
美国国会2023年1月3日开幕后半个月内,针对各种会议相关发布内容和主流媒体报道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虽然得出的“词云”显示“经济”是最突出的高频词,但是“拜登”与“特朗普”几乎并重,“选举”“党派”赫然列居其中。
在中国,2023年1月以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针对1月中旬中央媒体、省级以上媒体有关地方两会相关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到的“词云”显示最突出的高频词是“发展”,其后排名前九位的依次为:经济、人民、医疗保障、绿色环保、人才教育、新冠疫情、民主协商、农民农村、创新。十项议题,绝大多数关乎民生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国体与政体”相关知识,分析“两国开会大不同”的原因。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大搞“小院高墙”和科技霸凌,在国际社会精心炮制所谓对中国“去风险化”论调,掩饰“去中国化”“去全球化”的真实本质,实现其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一己霸权私利的真正目的。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把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快……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批驳“去风险化”论调。
12.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共同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中美加强气候合作,呼吁地方政府和跨国企业积极参与,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释放积极信号,有望为全球气候治理打开新局面。
去年,中国外交部发布了针对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行为的八项反制措施,其中第八项即为“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中美双方围绕气候议题的面对面会晤由此中断。直至今年7月以来中美关系出现止跌企稳势头,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再次访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表示,“从长远来看,中美加强气候合作,对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危机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美国气候政策因为党派之争摇摆性很大,关键还是要看之后的具体行动。”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中国为什么在与美国加强气候合作的同时,还必须保持清醒,不能盲目乐观。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4日,“2023从都国际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本届论坛七项议题分别是:全球战略稳定;推动经济复苏与全球合作;全球性挑战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民间友好交往与世界未来发展;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变革;“三大全球倡议”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议题直面全球事务突出问题,持续传递“坚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等共识,释放出合作、开放和共赢的清晰信号。
梳理历届从都国际论坛,合作、多边主义、包容、可持续发展等词高频出现。这既蕴含着共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期待,也折射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在国际社会深入人心。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召开从都国际论坛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7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
近年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都取得新进展,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能源合作稳步开展,人员往来快速恢复。事实证明,中俄两国是信得过、靠得住的好朋友、好伙伴。当前双方最重要的工作是继续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在国际和多边舞台上,中俄继续紧密战略协作,推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中俄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也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应有之义。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推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的原因。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南非专家戴维·蒙亚埃称赞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发展迷思,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创举”。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威廉·琼斯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会让世界受益匪浅。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什么能越走越宽广。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27日至29日,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通过论坛我们了解到:在莫桑比克,中非发展基金参与的万宝莫桑农业园是一个大型水稻种植项目,它显著提升了当地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技术;在肯尼亚,当地示范区应用来自中国的田间微雨技术种植玉米,产量提高了99%至240%;在布隆迪,中国专家组挑选引进八种适合当地的稻种,解决了当地山区常因稻温病减产甚至绝收的历史性难题。
有人认为,中国农业技术为促进非洲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帮助。结合材料并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7.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其中,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相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重要成果文件。中外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了20余个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机制,涵盖铁路、港口、能源、金融、税收、环保、减灾、智库、媒体等领域,参与成员数量持续增加。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有150多个国家参会。无论是论坛期间形成的成果总数还是企业家大会上达成的协议金额,都较上一届出现了显著增长。俄罗斯总统普京坦言,10年前很难想见具有如此全球性规模的大手笔项目能够成功,但我们的中国朋友做到了。
(1)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说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能够成功。
(2)自2013年中国推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主要来自西方智库和媒体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抹黑甚至妖魔化解读一直如影随形,几乎从未停止过。各种抹黑的论调林林总总,如“地缘扩张论”“规则破坏论”“经济掠夺论”“环境破坏论”和“债务陷阱外交”等。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个左右。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方文过饰非“漂白”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表示,日本政府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开展全球公关,中方认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海。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安全性饱受国际质疑。无论日方如何文过饰非,也无法“漂白”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周边邻国此起彼伏的抗议和日本国内各界的质疑之声都是明证。”日本媒体民调显示,超过80%的日本民众认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污染水排海的解释不充分。日本政府核污染水排海决策完全没有反映民众特别是渔业、农业从业者的关切。中方认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也没有共同认可的标准。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合理关切,切实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国际监督。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的外交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态度的正当性。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疲弱的外部需求和逆全球化的扰动冲击下,我国外贸发展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多,以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来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任务十分紧迫。2023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落实好《若干措施》要在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上下功夫,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品交易市场;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商品交易市场,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鼓励内外贸企业以合作区为平台开展跨国经营。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11月27日,美国白宫宣布成立供应链韧性委员会,以减少本国对所谓高风险外国供应的依赖。2023年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圆满闭幕,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吸引了国内外515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境外参展商占比达26%,其中美国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的20%。
链博会是“链”通世界的盛会,也是“链”接未来的盛举,展现了各方构建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共同心声,传递了中国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坚定决心。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坚决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原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在开放发展中促进国际间的科技、文化、经济等合作,把握战略主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越是开放越要重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作出战略部署。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强化立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①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对外关系法,该法已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②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外国国家豁免法。 ③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关税法、海商法(修改)、海关法(修改)等与涉外相关的法律也被列入第一类项目。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应如何维护经济安全。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自2013年以来,中国始终把减贫作为重要方向,本着开放包容精神与共建国家共同努力,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强化农业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机制,在农业技术、农业物资等方面提供大量支持;加大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非洲的中国企业85%以上雇员实现了本地化;2022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07万亿美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
十年再出发,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帮助联合国实现2030年议程减贫目标,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阐述共建“一带一路”对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意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推动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老挝人民的铁路梦成为现实,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非洲偏远村庄接入了卫星电视信号,安哥拉干旱地区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干净的饮用水,中国承建风电场助力哈萨克斯坦向低碳转型……一批批清洁、高效、质优的“一带一路”项目点亮共建国家未来发展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论证共建“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1月,第九届欧洲论坛在布鲁塞尔和上海双会场连线举行。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仅关乎中欧双方,也具有世界意义。中方呼吁,中欧双方要加强沟通对话,致力于增进互信,加强协调行动,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各自国际公共产品和务实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更多惠及世界。
材料二 在中欧高层的政治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要内容已写入中国与欧盟以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政府间联合声明。中国就共建“一带一路”与匈牙利、保加利亚、希腊、葡萄牙、瑞士等欧洲27个国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议定书、协议等不同形式的合作文件。欧洲各国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对亚欧大陆繁荣发展和全球治理完善的深远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中欧加强协调行动,妥善处理分歧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对中欧合作双方的积极影响。
25.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莫斯科尼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守初心团结合作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亚太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积极作用。
26.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超过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万多个就业岗位;至2022年8月底,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陆海新通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基本形成东、中、西三条主通路,物流运输网络覆盖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实现联通东盟、走向世界。宁夏枸杞原浆和红酒、新疆坚果、广西螺蛳粉、贵州老干妈……正沿着快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源源不断走向世界;而北部湾的生猛海鲜、东盟果园的热带水果、欧洲的优质乳制品、化工原料等也借此运往我国西部内陆。 |
(1)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复苏陷入低迷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3年1月,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在全球层面,“一带一路”倡议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形成了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政策合力;在区域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非盟、欧盟等区域发展规划或合作倡议有效对接,达成促进互联互通、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共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联合能力建设中心,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共同成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推动国际金融机构及相关发展伙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组织的知识,分析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深化同国际组织发展或合作规划有效对接的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达成协议,推动各国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设立专门基金用于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等举措,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效显著。2022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50.8%,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目标。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发世界共鸣,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
2023年11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分析国际社会是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接受了联合国的一些援助,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也因为通过参与联合国事务,对国际事务的了解逐渐加深,拓展了国际合作与国际交往的渠道。当前,联合国对华援助资金与项目覆盖农业、工业、环境、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同时,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不断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派出了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中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带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中国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于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本次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但差距仍较大,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轨迹尚未符合《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各国代表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各国就旨在支持易受气候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损失和损害基金达成协议,但长期资金来源有待落实……
大会期间,中方不仅列举了关于全球气候治理的一系列成绩,还发布了《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3》报告,描绘了中国实现能源转型的路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假如你是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的中方代表,请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拟一份发言提纲,简要阐明中国的立场。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G20新德里峰会落下帷幕。作为会议重要成果之一,各方一致同意,邀请非洲联盟成为G20正式成员。
近年来,非盟努力在国际舞台代表非洲整体利益发声,寻求加入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G20,并为此努力了七年之久。从外部环境看,随着非洲经济不断融入世界,非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参与度显著增加。外界普遍认为,在推动非盟加入G20进程中,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非洲国家的好朋友,中方始终支持非洲国家和非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主张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优先解决非洲诉求,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非盟加入G20。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支持非盟加入G20的意义。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积极参与(创始)国际组织,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材料一2023年9月,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在南宁举行。在2003年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揭开了双方友好关系的新篇章。在这次会议上,中方倡议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20年来,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承办的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沟通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和东盟各国共襄合作盛举,共筑经济发展平台,绽放绚烂多彩的合作共赢之花;形成中国—东盟合作独特的“南宁渠道”,成为服务中国—东盟和“一带一路”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功实现了“10+1>11”的目标。
材料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新疆分中心(以下简称“新疆分中心”)在克拉玛依市揭牌。新疆分中心将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关机构加强交流互鉴,深入挖掘合作潜力,进一步构建相互协作、共商共进的多边开放合作生态,在数字技术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创新、联合研究、产业协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克拉玛依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与东盟的有关知识,分析南宁渠道是如何实现“10+1>11”的目标的。
(2)结合材料,运用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新疆分中心的运转是如何体现上海精神的。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于10月13~1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举办。展会规模达5万平方米,共设7个展区,展览内容包括旅游形象、旅游商品、旅游消费、智慧旅游、文博文创、文旅体装备等6大类。展会立足中国—东盟旅游合作,面向全球旅游市场,推动与世界主要客源国的交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面向全球开放的旅游合作平台;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办机制,开展多边旅游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开创与东盟深化合作新局面的?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表新年视频致辞,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拥抱希望。他说:“2023年是充满巨大苦难、暴力和气候混乱的一年,人类备受煎熬”,他强调,严重的全球问题加剧了世界所面临的挑战,贫困和饥饿、地区冲突和战争的数量和强度依然在激增。并表示,联合国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团结世界、促进和平、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权。
材料二 2023年12月24日,是抗美援朝长津湖转移胜利纪念日,由此引发人们对美国外交的思考。纵观美国外交,在人权、发展、和平与安全等问题方面常用伎俩就是政治胁迫。美国学者指出,美胁迫外交的本质在于“你要么与我们为伍,要么与我们为敌。美国应该引领,盟国则应该追随,而反对美国至尊地位的国家将会遭殃。”
材料三 202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出访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在国内接待了许多国家领导人来访,主持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为解决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夯实了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中方将继续劝和促谈,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新的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将进一步支持联合国符合宗旨和原则的活动,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有人指出:“联合国承载世界未来的愿景,未来要更好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能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评析这一观点。
作答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逻辑严密,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34.2023年6月19日至7月1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共有62个国家共提。巴基斯坦、阿联酋、苏丹、洪都拉斯等国发言,赞赏中国提交这一重要决议草案,感谢中国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该决议的通过充分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和共同心声。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同共提国一道在人权理事会再次提出“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草案,目的是推动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消除不平等,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公平发展。这是人权理事会第四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同名决议,是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人权治理作出的又一贡献。人权理事会再次通过这一决议,表明中国倡导的“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得到广泛支持。
结合材料,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角度,说明中国倡导的“发展促进人权”理念能得到广泛支持的依据。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10日,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成果展示高级别会议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习近平主席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两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高度评价全球发展倡议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
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倡议,7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我国提出多项务实举措:召开“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设立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等。 |
全球发展倡议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加速器”,“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2030年议程的核心承诺,也是全球发展倡议的价值准则。 |
全球发展倡议面向全球,不分南北,不讲集团政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它在坚持南北合作主渠道的原则下,打造开放联动的全球发展环境。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取得丰硕成果具有必然性。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以气候行动为主题的政府级大型年度会议,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超过6万名全球代表参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行业领袖、青年活动家、土著社区代表、记者和其他利益攸关方。
受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和累积热量的推动,过去八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解决全球温室问题,唯有立即采取大胆的气候行动,包括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2010年减少45%;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增加对气候适应和气候韧性的投资;履行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承诺;将第27届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损失和损害基金”投入运作,以实现气候正义。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的作用。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日臻完善。从国事访问到多边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就这一重大理念进行系统阐述,逐步形成了以“五个世界”为总目标,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重要依托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实践硕果累累。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一百多个国家明确支持,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不久就获得多国积极响应。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日益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连续六年写入联大决议,并多次写入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获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因。
38.巴以冲突再起。截至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6日。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过4200人死亡。
10月7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图尔克发表声明,谴责巴以冲突中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他强调“平民绝不能成为军事行动的目标”,他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止冲突,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平民伤亡。图尔克还呼吁国际社会和地区相关国家积极斡旋,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10月13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对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感到十分痛心。对冲突可能进一步扩大,深感忧虑。中方反对任何伤害平民、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支持联合国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和蔓延,维护国际人道法发挥重要作用。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避免发生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并强调“中方将继续为此作出最大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将“继续为此作出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