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样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2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就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是( )
A. 董建华 B. 曾荫权 C. 林郑月娥 D. 李家超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D:2022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就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是李家超,D正确,排除ABC。
故本题选D
2. 2022年11月5日至10日,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参展,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这届博览会的举办城市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深圳 D. 重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2022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北京、深圳、重庆都不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城市,A、C、D排除。
B:上海市是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城市,B正确,
故本题选B。
3.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担任此次太空授课的航天员是( )
A. 陈冬刘洋蔡旭哲 B.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C. 聂海胜费俊龙刘伯明 D. 景海鹏翟志刚刘旺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D:本题为时政题,根据时政热点可知,2022年10月12日,担任第三课“天宫课堂”的航天员是陈冬刘洋蔡旭哲,故A正确,BCD不选。
故本题选A。
4. 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也是疫情三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他是( )
A. 默克尔 B. 特拉斯 C. 朔尔茨 D. 冯德莱恩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D: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来访的欧洲领导人,这也是他就任以来首次访华。C正确,排除ABD。
故本题选C。
5. 2022年8月14日至18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举办,主要围绕经贸、旅游、文化、农业、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各自产业优势及资源特色,分别策划和举办系列活动,旨在深化投资合作交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国际合作新机遇。该博览会的主题是( )
A.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B. “互联互通共享共赢”
C. “团结合作和平发展” D. “睦邻友好共创未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D:本题为时政题,根据时政热点可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赢”,故B正确,ACD不选。
6. 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体现出不同的金钱观。下列属于正确的金钱观的是( )
①金钱是万能的
②金钱是魔鬼,是万恶之源
③金钱是财富的象征
④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③④正确。
①: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能买来一切,①错误。
②:金钱是魔鬼,是万恶之源,说法错误,没有看到金钱的积极作用,②错误。
故本题选D。
7.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由此可见( )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②必须从事稳定、体面、高薪的工作
③自主创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马克思的话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说明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①④正确。
②: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作为劳动者未必要从事稳定、体面、高薪的工作。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排除②。
③:自主创业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但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③错误。
故本题选C。
8.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图正确体现收入(X)对消费(Y)影响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首先理解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所以二者呈“正相关”,故A正确。
B:该图示显示的是收入与消费呈负相关,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预期高会激发人们消费,二者成正相关,故B不选。
CD: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所以二者呈“正相关”但CD图示显示的都不是呈正比例的图示,故CD不选。
故本题选A。
9. 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出大幅度向改善民生倾斜。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国家财政( )
A.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 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D.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A: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强调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安排调整部分社会资源,弥补市场配置缺陷,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该选项材料不涉及,排除A.
B: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强调通过一定的财政政策,能够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该选项材料不涉及,排除B。
C:材料强调财政的作用,没体现影响财政的因素,排除C。
D: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出大幅度向改善民生倾斜,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D正确。
故本题选D。
10.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 B. 开放 C. 绿色 D. 共享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创新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该选项材料不涉及,排除A。
B:开放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可见,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开放,B正确。
C: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该选项材料不涉及,排除C。
D:共享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该选项材料不涉及,排除D。
故本题选B。
11. 教育部就有关减轻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展开。国家多渠道征集公众建议的根本原因是( )
A.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
C. 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D.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A:材料中指出教育部在多个平台就有关减轻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国家多渠道征集公众建议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所以要征求人民意见,故A正确。
B:根据教材可知,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而不是公民具有,故B不选。
C:题干设问的是国家向人民征求意见的原因,而本观点是国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结果,二者不构成因果关系,故C不选。
D:根据教材可知,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故D不选。
故本题选A。
12. 在我国,公民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其中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
A. 参政权和议政权 B. 自由权和平等权
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生存权和发展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参政权和议政权、自由权和平等权、生存权和发展权都不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A、B、D排除。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C正确。
故本题选C。
13.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反之,则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
A. 由国务院统一决策 B.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C. 扩大政府行政权力 D. 凡事由人民群众决策和执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B: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B正确。
A:“由国务院统一决策”的说法错误,其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A说法错误。
C:政府行政权力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C说法错误。
D:人民群众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4. 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各民族共同繁荣 D. 各民族共同富裕
【答案】A
【解析】
【详解】A: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A正确。
B:民族团结强调的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排除B。
C:各民族共同繁荣强调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排除C。
D: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不包括各民族共同富裕,排除D。
故本题选A。
15. 中国将继续同各国加强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我国( )
①已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
②不断强化与各国的结盟伙伴关系
③是和平与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
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中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坚定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①错误。
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②错误。
③④:材料中,中国的态度表明中国是和平与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④正确切题。
故本题选D。
16.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成长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文化环境对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故①不选。
②:“孟母三迁”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 ,曾两迁三地的故事,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②正确。
③: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强调影响的长久,即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而题干强调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③不选。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7.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
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独立性 C. 相对稳定性 D. 时代先进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可见, 该选项材料不涉及,A排除。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强调的是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材料不涉及相对独立性,B排除。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正确。
D:传统文化的特点有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没有时代先进性,D排除。
故本题选C。
18. 2021年7月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文化遗产( )
①决定着人类的发展进程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是一个国家文化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决定着人类的发展进程。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文化遗产的作用,①错误。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②。
③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9.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 )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全面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③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发展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①正确。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排除②。
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而不是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发展,排除③。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十分重要,惟此,才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才能促进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道路的巩固和坚持,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0. 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①排除。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从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②正确。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排除③。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的方向,走弯路,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1.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B.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C.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D. 天不变,道亦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选项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活火” ,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正确。
B:该选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B。
C:该选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C。
D:该选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排除D。
故本题选A。
22. 做好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科学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
②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新事物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强调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①正确。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而不是永恒的、无条件的,②排除。
③: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强调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正确。
④:新事物的成长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3. 下图漫画《小荷才露尖尖角》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要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B.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
D. “天才”“神童”成长无须后天培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B:小荷(暗指孩子)被戴上神童帽子,身体被压弯,漫画寓意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按规律办事,让孩子自由成长,B正确。
A: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漫画寓意没有体现,A排除。
C: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C排除。
D:“天才”“神童”的成长,需要后天培养,而且要按自身成长的规律进行培养,D排除。
故本题选B。
24. 下列名句与其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
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大意是不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无法到达一千里远的地方,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①正确。
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这体现了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②正确。
③:修身简单地说,就是要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齐家就是管理好卿、大夫的采邑。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可见,这不涉及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排除③。
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这体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涉及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排除④。
故本题选A。
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个论断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④正确。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涉及生产关系,③排除。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9分,第28题8分,第29题18分。计50分)
26.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一直在尽己所能、务实行动。
材料一 2011—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国内生产总值见下图。
材料二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升。中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56.1%,森林植被碳储备量91.86亿吨;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显著成效。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33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产业低碳化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4%,比2015年提高3.7%,高于第二产业16.7%。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行动的经济意义。
【答案】(1)2011—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上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经济发展与降碳协同效应凸显(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①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②有利于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③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⑤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⑥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碳达峰、碳中和
考查知识: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指向是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本题属于图表类试题,分析此题时,要注意题头、数据的走势,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2011—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走势→可联系2011—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
关键词②:2011—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走势→可联系2011—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上升。
总结:经济发展与降碳协同效应凸显(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设问指向是分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行动的经济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考查知识切口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56.1%,森林植被碳储备量91.86亿吨→可联系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关键词②:产业低碳化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可联系有利于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关键词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4%,比2015年提高3.7%,高于第二产业16.7%→可联系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④: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33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可联系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27.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各种烦恼凸显。道路拥堵、住房供不应求、公共交通难堪重负⋯⋯于是,限行、限号、限购、限贷、限流⋯⋯“限字诀”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线、三线城市铺开。各种“限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就现代城市治理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也不得增加其义务;政府部门专题研究相关问题,强调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在推进城市治理过程中,党、人大、政府积极作为。结合材料,说明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②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为推进城市治理提供法律依据;③政府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积极履行职能;自觉接受监督);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推进城市治理
考查知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
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设问指向是说明材料中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考查知识切口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的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关键词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也不得增加其义务→可联系全国人大的地位、立法权。
关键词③:政府部门专题研究相关问题,强调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可联系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积极履行职能;自觉接受监督。
关键词④:在推进城市治理过程中,党、人大、政府积极作为→可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28.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开幕。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
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绽放鸟巢,从敞开“中国门”“中国窗”到主火炬“微火”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间,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开幕式匠心独运的创意、直抵人心的情怀、胸怀天下的格局,跨越国界、传遍世界,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二十四数到一,冬去春来,四季更替,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诗意的偶然,浪漫的创意,巧妙的科技融合,再配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这场惊艳世界的开幕式注定会被世界人民铭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世界的原因。
【答案】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创新;⑤立足社会实践;⑥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第24届冬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开幕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世界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开幕式匠心独运的创意、直抵人心的情怀、胸怀天下的格局,跨越国界、传遍世界,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这场惊艳世界的开幕式注定会被世界人民铭记→可联系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效信息②: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二十四数到一,冬去春来,四季更替,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诗意的偶然,浪漫的创意→可联系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效信息③:巧妙的科技融合,再配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这场惊艳世界的开幕式注定会被世界人民铭记→可联系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创新;立足社会实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9.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十四五”时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因此,必须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决策参谋、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作用,根据实际需要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新时代的中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实现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列举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方法论。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有利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或: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这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④此举有利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①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或搞好关键部分,推动整体的发展);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或:抓主要矛盾、抓重点);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⑤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⑦重视意识的作用(或: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精神的力量);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或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
【解析】
【分析】背景材料:乡村振兴
考查知识:文化作用;中国共产党、整体与部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等
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作用,设问指向是分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具体可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文化作用→可联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②:实现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可联系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关键词③: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可联系文化塑造人生。
关键词④: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可联系利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设问指向是说明实现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知识切口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可联系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地位。
关键词②: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可联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③: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可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设问指向是列举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方法论。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考查知识切口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整体与部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意识的作用、价值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可联系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
关键词②: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可联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或:抓主要矛盾、抓重点)。
关键词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可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④:根据实际需要推进乡村振兴;精准施策→可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⑤: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可联系重视意识的作用。
关键词⑥:统筹协调;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可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或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