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知识点(2024最新版;附WORD下载)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全册知识点(2024最新版;附WORD下载)

本资料根据最新教材整理 红色字体为相比上一版本课本变化的部分 带★为相对重要的知识点,仅供参考 选必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备知识清单 (2024最新版)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1、国家的产生(P2) 马克思主义...
资源下载
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下载资料),客服微信:aixiaozhi5 手机:199 7359 5357

本资料根据最新教材整理

红色字体为相比上一版本课本变化的部分

带★为相对重要的知识点,仅供参考

选必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备知识清单

(2024最新版)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1、国家的产生(P2)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的基本要素(P3)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3、国家的性质(P3)

(1)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4、国家的本质(P4)

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补充拓展】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P4)

(1)区别:

①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②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2)联系:

①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②(补充)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国家的职能(P4相关链接)

①政治统治职能。(根本职能)

②社会管理职能。

7、国家性质的类型(P5)

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

8、我国的国家性质(P5)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

①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

②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

(3)特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②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9、国体与政体的含义(P6)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谁掌握政权”)

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表明“如何掌握政权”)

10、国体与政体的关系(P6)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②(补充)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11、国家制度(P6相关链接)

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12、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P6-P7)

①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

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

③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影响政体的因素)

13、代议制(P7)

(1)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实行的原因: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②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3)作用: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第二框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7-P8)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

(2)形成:①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3)作用: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②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4)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2、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P9-P10)

(1)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2)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

3、民主共和制(P9)

(1)含义:民主共和制是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政体。

(2)表现: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

(3)实行的情况:

虽然民主共和制为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其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不尽相同,实际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

(4)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的弊端: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的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对国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他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5)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的原因:

不符合本国国情,既不能保障本国人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也难以保障国家职能的有效行使,致使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已。

4、君主立宪制(P9)

(1)表现:

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实行的原因:

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它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区别

国家元首产生办法

经过选举产生

由世袭的君主担任

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又是政府首脑,有实权

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形成原因

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

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

采用的国家

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如美国、法国、德国等

少数国家采用,但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大体相同,如英国、日本等

联系

①都是现代国家所采取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

②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巨大进步

5、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P10)

(1)典型国家:英国、日本、意大利、荷兰、丹麦、新加坡、新西兰等。

(2)主要特征:①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②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③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④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⑤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

6、总统制(P11)

(1)(补充)典型国家:美国、俄罗斯等。

(2)主要特征:①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②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③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

【提醒】不是有总统的国家就是总统制,如:德国有总统但是实行议会制。

7、半总统制(P11相关链接)

(1)典型国家:法国等。

(2)主要特征: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不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另由内阁总理担任,向议会而不是向总统负责。

(3)含义:这种政体既有总统制的特征,又有议会制的特征,一般被称为半总统制。

议会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元首权力

君主世袭或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有虚位无实权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总统由选举产生,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政府产生

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由当选总统组织产生,向总统负责

由议会选举产生,向议会负责,不向总统负责

政府首脑

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成为首相或总理,掌握行政权力,领导行政机关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独立于议会之外,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受议会制约

内阁总理,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负责具体行政

 

采用国家

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美国、俄罗斯等

法国等

第三框 政党和利益集团

1、政党(P11-P12)

(1)产生: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地位: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

(3)作用: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系中,政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性质: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

(5)主要目标: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

(6)执政的手段:参加选举。

(7)目标体现:政党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议题有明确的态度和主张,这些往往体现在其政纲或党章中。

2、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P12)

(1)类型: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2)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

3、我国的政党制度(P12)

(1)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3)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4、利益集团(P13)

(1)含义: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

(2)地位:利益集团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特征和目标:利益集团不同于政党,它们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

(4)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

(5)分类:自利型利益集团和公益型利益集团。

(6)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第一框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图片

1、国家主权(P15)

(1)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地位: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3)表现:①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②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4)重要性: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5)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①独立权:是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②管辖权:是指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③平等权:是指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④自卫权:是指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2、政权分层的原因(P16)

①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②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P16)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4、中央和地方职权划分(P16)

①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

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5、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P17)

(1)党组织: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国家机构: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框 单一制和复合制

1、单一制(P18)

(1)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2)特点:①中央享有最高权力;②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3)类型: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如:法国)、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如:英国)

2、联邦制(P18)

(1)组成单位: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2)特点:①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②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比较

单一制

联邦

立法机关

全国只有一个

多个

组成单位

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宪法

全国只有一部宪法

联邦及各组成部分都有宪法

中央政府机关

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

除联邦政府外,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

公民国籍

公民只有一种国籍

每个公民拥有两种国籍,既是联邦公民,也是联邦成员国成员

外交权力

中央统一行使外交权力

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其成员国也有某些外交权

权力授予

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主要区别

单一制国家地方的权力是中央授予的(权力自上而下)

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权力自下而上)

代表国家

中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

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巴西等

相同点

①都属于国家结构形式。

②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纵向分配问题,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③各国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邦联(P19)

(1)含义:邦联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邦联制是历史上存在过的特殊国家形式。

(2)特点:①邦联没有统一的宪法,只有各成员国缔结的条约;②邦联对各成员国缺乏强制的约束力,成员国保持着除条约规定的明确委托邦联机构的权力之外的对内对外的国家主权。③在这一意义上,邦联虽然也有类似国名的称呼,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4、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P19)

①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提醒】P24“理论评析”主要修改部分:

1、在“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前增加“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2、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3、第二段新增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等表述。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第一框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P27)

2、世界多极化的形成(P27)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挑起了旨在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在冷战中逐步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②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③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阳阳老师说明】世界多极化只是一个趋势并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强调的是政治多极化。

3、世界多极化的影响(P27)

①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4、世界多极化面临的挑战(P27)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5、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力量(P28)

①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②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③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6、中国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贡献(P29)

①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②从全球治理深度参与的角度看: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③从国际话语权的角度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的作用(P29)

①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②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提醒】主力军、重要力量≠引领者、主导、决定,当前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旧秩序。

第二框 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P30-P31)

(1)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最主要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3)主要聚焦的主题:主权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等问题。

(4)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竞争、合作与冲突关系等。

(5)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6)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

(7)国际关系的调整规则(手段):国际法。

2、国际法(P31)

(1)含义:国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和习惯做法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

(2)作用: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遵守国际法的原因:①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②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3、国际竞争的实质(P31)

(1)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应对: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4、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P32)

(1)根本因素: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2)主要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

(3)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5、国家利益(P32-P33)

(1)含义: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对国际关系的作用: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重要性: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6、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P33)

(1)原因:①(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国家利益重要性)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国家的做法:①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补充:③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补充)公民的做法:①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③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④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⑤敢于并善于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7、国家实力(P33)

(1)类型:①硬实力:一国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

②软实力:一国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

(2)重要性: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衰弱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3)衡量标准:一国的综合国力。

(4)提升措施:①(硬实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②(软实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第一框 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带有全球性的两大战略问题和两大主题(P34)

(1)两大战略问题: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2)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2、和平问题(P34)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可以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3)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提醒】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区分必修4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发展问题(P35)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P35-P36)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①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2)发展是和平的基础。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同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5、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P36-P37)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2)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

(3)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国际社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

第二框 挑战与应对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P38-P39)

(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①表现:个别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②本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③危害: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①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②表现: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等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①表现: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②现状: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③分类:一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包括经济动荡、金融风险、生态环境恶化、网络攻击、资源危机、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其中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二是传统安全威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2、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P39)

①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②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P34)

3、国际关系民主化(P40)

(1)提出: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2)内容: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

(3)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因: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4)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措施:①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②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P40相关链接)③维护和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就应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P40相关链接)④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一框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1、外交政策的含义(P43相关链接)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P43)

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屡受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易错易混】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则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P43)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4)基石、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43-P44)

(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所承认和接受,并载入了包括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宣言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国际性文件。

(3)作用:对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

5、外交政策的发展(P45-P46)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

(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3)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部署。

6、习近平外交思想(P45-P46)

(1)指导意义: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2)主要内容(核心要义):“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①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②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③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

⑤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⑥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⑦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⑧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⑨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⑩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3)核心理念及其重要性:①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重要性: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这一理念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4)如何贯彻落实: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7、中国外交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P46)

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③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P47-P48)

(1)必要性: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目标)(P47)

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

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

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

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

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

3、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措施(P48)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中国在哪些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P49)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5、中国是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P49-P50)

(1)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推进国家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塑造大国形象: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①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③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④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提醒】P56“理论评析”最末尾新增的一句话需要关注: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P59)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注意】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P59)

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P59-P61)

(1)生产全球化。①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②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③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补充: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2)贸易全球化。①原因: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②表现: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③交易范围:商品、服务、技术、劳务。(2023年秋新教材在此处删除“资本、”)

(3)金融全球化。①原因: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②表现: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补充:③包括: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

【补充说明】对外投资办厂、海外并购、购买别国股票或债券,都是金融全球化的表现。

4、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P62-P63)

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②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③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5、跨国公司的含义(P63)

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6、跨国公司的要素(P63-P64相关链接)

①跨国公司是指一家企业,其组成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

②跨国公司有一个集中的全球决策体系,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服从内部共同的管理政策和统一的战略目标;

③跨国公司的各组成实体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并分担责任。

7、跨国公司的经营(P64)

(1)目的:实现最大利益

(2)投资方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它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3)投资动机: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扩大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和克服贸易壁垒,从国外获取稳定廉价的生产资源,享有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垄断优势。

8、跨国公司的影响(P63-P64)

(1)积极影响:①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P64上方相关链接第三行)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②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③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2)消极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第二框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影响)(P65)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②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④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消极影响)(P66)

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

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3、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P66)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4、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P67-P68)

①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②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③要完善全球治理。

5、为什么要完善全球治理?(P68)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各国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国问题越来越多,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

②现阶段的全球治理机制由于自身存在不足、易受霸权主义影响以及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需要加以变革和完善,从而为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完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遵循的原则(P68相关链接)

(1)平等:要求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2)开放:要求坚持理念、政策、机制的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各方的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

(3)合作:要求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

(4)共享: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一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P69)

(1)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形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2023年秋新教材在此处删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3)发展: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P71)

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P72)

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4、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P72)

1)我国国情决定(必要性):(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2)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P72-P73)

①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二框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1、如何理解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P73-P74)

①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如何理解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P74)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积极作出中国贡献。

(2)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无原话)

(3)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②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③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3、中国是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P75-P76)

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态度)

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主张)

③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中国行动)

【提醒】P77“综合探究”框题标题修改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完善全球治理”,P82“理论评析”部分句子有修改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第一框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含义和地位(P85)

(1)含义:国际组织指的是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某种目的,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

(2)地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国际组织的分类(P85)

(1)按照成员的性质: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2)按照地理范围: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按照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3、国际组织的机构(P86)

国际组织的机构

参加成员

职能

议事和决策机构

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

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纳新成员、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审议各机构年度报告等

执行机构

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

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项职能

秘书处

由全体成员大会产生

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

司法机构(有些国际组织有)

由全体成员大会产生

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

4、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P86探究与分享)

(1)国际性: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政府、团体或个人才能建立国际组织。

(2)目的性: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宗旨是国际组织开展活动的指导原则,也是其在国际社会存在的意义所在。

(3)组织性: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以实现其宗旨。其常设性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4)自主性: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独立运作,其决议具有某种强制力。

5、国际组织的产生与发展(P87)

(1)产生:①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②国际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

6、国际组织的作用(P87)

(1)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消极作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第二框 联合国

1、联合国(UN)的概况(P88)

(1)性质和地位: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产生的背景: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

(3)成立的意义: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联合国的宗旨(P88探究与分享)

①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②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③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④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一句话概括: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的原则(P89)

①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②各会员国应忠实履行根据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③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④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⑤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⑦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此项规定不应妨碍联合国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的行为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4、联合国的主要机构(P90)

(1)联合国大会。①地位: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②组成: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③表决原则: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通过决定。

(2)安全理事会。①职权: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②构成:由中、美、俄、英、法 5个常任理事国和 10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③表决原则:每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安理会关于程序问题的决定以15个理事国中至少9个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对于实质性问题的决定也需9票通过,并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弃权不算反对),后者体现的是“大国一致”原则。常任理事国所拥有的这种权力通常被称为“否决权”。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由大会选出的 54个理事国组成,主要关注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问题。

(4)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目前已完成历史使命,停止运作。

(5)国际法院。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

(6)秘书处。①组成及职权: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②秘书长的地位及产生: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

5、联合国的作用(P91-P93)

(1)总体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2)具体作用:

①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联合国召开裁军问题特别大会,通过设在日内瓦的裁军谈判会议积极推动多边谈判,促成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②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联合国发展系统主持召开联合国发展领域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联合国先后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国际发展合作确立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联合国发展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③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6、联合国的改革(P93)

(1)改革的必要性: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改革的意义: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3)改革的原则:联合国的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4)改革的核心问题:安理会改革。

第三框 区域性国际组织

1、欧洲联盟(EU)的地位(P94)

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欧洲一体化的进程(P94相关链接)

(1)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67年:欧洲共同体

(3)1969年: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

(4)1993年:欧盟

3、欧盟的宗旨(P95)

欧盟的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4、欧盟主要机构(P95相关链接)

①欧洲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欧盟最高决策机构。

②欧盟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欧盟立法与政策制定、协调机构

③欧盟委员会:欧盟立法建议与执行机构。

④欧洲议会:欧盟监督、咨询和立法机构。

⑤欧盟对外行动署:负责协调成员国外交政策。

5、欧盟的对外关系与面临的挑战(P95)

(1)对外关系: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2)面临的挑战:近年来,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6、欧盟与中国关系的发展(P95)

①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②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③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

7、欧盟的特点(P96相关链接)

①它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巨大损失,联合起来求和平、谋发展是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直接动力。③欧盟是由成员国组成的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组织,成员国向欧盟让渡了大量主权,成员国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

8、亚太经合组织(APEC)(P96-P97)

(1)地位: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2)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3)独特的合作方式: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4)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①地位: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②作用: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9、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P98-P99)

(1)地位: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3)运行机制:21世纪以来,亚洲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4)中国与东盟的关系:①在“10+1”和“10+3”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机制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②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③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④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0、非洲联盟(AU)(P100-P101)

(1)地位:非洲联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2)形成过程: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 1963年的非洲统一组织。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锡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

(3)组织成员:目前,非盟有 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

(4)作用: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5)中国与非盟的关系:①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②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③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维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第一框 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P103)

(1)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美国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设置重重障碍。

(3)1971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

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P103)

①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②从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3、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P104)

①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②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③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4、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P105-P106)

(1)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2)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①通过与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安理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积极推动多起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解决冲突)②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维和行动)③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的核心作用。(国际裁军)

(3)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①中国连续担任经社理事会理事国,积极参与经社系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其他活动。(经济社会)②中国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敦促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协调均衡发展)③中国加入多项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在人权事务上保持良好合作,与多国展开人权对话。(人权对话)

(4)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①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②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第二框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1、二十国集团(G20)(P107)

(1)产生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2)特点: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3)主要讨论问题: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4)运行机制:领导人峰会、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专业部长会议。

(5)中国与二十国集团的关系:①地位: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作用: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金砖国家(BRICS)(P108)

(1)产生背景: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

(2)作用:①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②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3)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关系:①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②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③2017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在总结金砖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

3、上海合作组织(SCO)(P109-P110)

(1)地位: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P109探究与分享)

(2)产生过程: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3)性质: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4)工作语言:汉语和俄语。

(5)秘书处:设在北京。

(6)作用:①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②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P111-P112)

(1)性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2)总部所在地:北京。

(3)工作语言:英语。

(4)投资方向: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5)运作原则:公开、透明、独立、问责。

(6)目标:精简、廉洁、绿色。

(7)运行特点:①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②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提醒】P118“理论评析”主要修改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更加密切,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并与一些国际组织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这既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使然,也是中国自身实力提升后主动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资源下载(付费资料请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支付下载。手机访问目前不支持微信支付,仅支持支付宝支付)
下载价格免费
请先注册登录本网站再下载(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下载资料),客服微信:aixiaozhi5 手机:199 7359 5357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40140.html
0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