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水远存在。( )
2.我国政府当前采取的减税降费措施属于货币政策。( )
3.在我国,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
4.“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进一步印证了意识来源于人脑。( )
5.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二、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①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创立 ②《共产党宣言》的正式发表
③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处应填入(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8.在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国有经济在各个行业占支配地位 ④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比重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在我国,政府对因自然灾害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这属于(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0.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C.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1.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这体现的国家职能是( )
A.维护国家稳定 B.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 C.促进社会发展 D.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这表明,立法应( )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合理设定国家机关权力与责任
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 )
A.围绕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展开的 B.围绕物质世界是否变化发展展开的
C.围绕人能否改造客观世界展开的 D.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展开的
14.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15.某校话剧社团编排的话剧,再现了红军长征路上“半截皮带”的故事,同学们观看后深受感动。这体现了文化可以( )
A.引领风尚 B.教化育人 C.服务社会 D.繁荣经济
三、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远、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一五”时期是“三大改造”时期,也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5%,平均每3~4天就行一个现代化大型企业建成投产……教育医疗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证明(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到确立
C.我国在曲折中前进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7.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梦的本质是( )
A.经济繁求、政治清明、国家安定 B.国家信弥、社会安定、人民幸福
C.产业振兴、社会文明、环境优雅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8.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 )
①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②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某校团委组织学生参观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同学们纷纷对“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言献策。以下建议合适的有( )
①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 ②由政府敞开收购剩余农产品
③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承包权 ④组织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下图系2017~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上图可知,我国居民( )
A.收入来源多样化 B.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C.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D.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上升
21.某市政府对特困企业实施“免申即享”,即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需填报表格、提交资料和来回跑路,只要“一键确认”就能享受到相关帮扶政策。这表明,该市政府在( )
①保障公平竞争 ②履行服务职能 ③减轻企业负担 ④主导资源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倾听人民心声,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
①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中 ②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③以法治思想有效推进治国理政 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回家、全面推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全而从严治党( )
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②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③有利于确立党的执政地位 ④关键在自我批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时4个月对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广泛听取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 )
A.立法权 B.监督权 C.提案权 D.质询权
25.全面推行驾驶证电子化是公安部门“放管服”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随着1亿多个电子驾驶证的发放,越来越多的群众体验到了“亮码”的便利。可见,我国政府在着力打造( )
①权责法定的政府 ②执法严明的政府 ③智能高效的政府 ④人民满意的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④① D.③④
26.派发普法传单、推出普法宣传三句半,现场解答群众疑惑……某地人民法院干警走进村镇集市,现场普法。全民普法( )
A.保证了法院审判过程和结果公平正义 B.意味着宪法和法律得到普遍遵守
C.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 D.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举措
27.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妙笔生“花”》寓意最接近的是( )
A.墨守成规 B.弄虚作假 C.画蛇添足 D.舍本逐末
28.浙江生态资源禀赋独特,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因此,浙江因地制宜发展了茶叶、蔬菜、水果、水稻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其哲学依据是( )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们立足岗位、默默奉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并受到表彰。这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人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④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而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彻底地西化。这一观点违背的原则是( )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立足时代、综合创新
C.批判吸收、洋为中用 D.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1.材料一:浙江勇担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奋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断谱写新篇章。在省委部署下,省政府出台具体举措;继续发力高斯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扶一把、送一程”的方式助力山区县发展特色产业;迭代升级“千万工程”,支持乡村放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材料二:在H社区“共享花园”建设中,一方面,社区发动广大居民、社区能人、文创团队等参与众筹、设计和改造,以共建促共享;另一方面,社区的健身点设立、外墙粉刷、电梯安装等事项,都在“花园议事厅”里协商决定,以共治促共享。这些做法既增进了邻里和睦,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说明浙江是如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6分)
(2)分析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6分)
(3)在材料中的做法之外,为“共享花园”建设提两条建议。(4分)
3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实证了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要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引向深入,必须采取“开展全面研究,以各地都邑性遗址作为工作重点,兼顾中小型聚落”“坚持跨学科研究,加强考古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等举措,进一步回答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等重大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个特点。(2分)
(2)运用《哲学与文化》中哲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引向深人”的一个举措并加以评析。(8分)
(3)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