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思维》高考必背28条(简明知识梳理)

《逻辑与思维》高考必背28条(简明知识梳理)

高考必记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思维的含义

1.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3.思维的分类及意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思维的特征

1.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2.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3.作用(1)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2)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高考必记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1.思维的形态及分类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

划分标准 类型 含义
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
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2.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基本形态 含义 主要特征
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形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高考必记三:“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学

(1)狭义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

(2)广义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形式逻辑(1)研究重点: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而不是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2)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3.意义: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高考必记四:比较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类别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公式 AA “A不是A A或者非A”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错误表现 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违反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高考必记五:科学思维的特征

特征 原因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高考必记六: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角度 阐释
思想素养意义 捍卫真理 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科学的抽象思维一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违背逻辑要求的思维不是科学思维。通过学习逻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责任
把握本质 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世界,不仅要认识事物的部分、方面、阶段,而且要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着的整体。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
着眼创新 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意义 觉悟层面 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实践层面 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成才层面 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特别提醒: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问题。它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后者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高考必记七:概念的概述

(一)概念的含义

1.含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2.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

(1)含义: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2)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

高考必记八:明确概念的方法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构成: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这里的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下定义的要求

(1)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2)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大类是小类的,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2.划分的规则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3.内涵与外延

(1)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2)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3)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高考必记九:判断的概述

1.含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4.类型

简单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高考必记十: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3)类型: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4)要求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与“量”都准确无误。2.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2)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3)分类: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

高考必记十一: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含义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含义 是断定对象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逻辑性质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意义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含义 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注意事项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性质 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前提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高考必记十二: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2.构成: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3.推理的种类(1)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3)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4.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5.意义: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考必记十三: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1)换质推理

含义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举例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

(2)换位推理

含义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举例 有些书法家是画家,所以,有些画家是书法家

(3)换质换位推理的作用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2.三段论推理(1)三段论的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结构:三段论由三个判断构成,两个前提,一个结论。三段论由三个不同的概念或词项构成,分别叫大项、小项和中项。(3)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规则 错误 举例
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四概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小丽是廉洁的,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小说是文学作品,诗歌不是小说,所以,诗歌不是文学作品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双否前提”的错误 豹子不是老虎,猫不是豹子,所以,猫……

高考必记十四: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1)含义: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方法:①合成式: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②分解式: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2.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1)含义: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2)相容的选言推理①否定肯定式: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3)不相容的选言推理①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3.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1)假言推理的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假言推理的种类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3)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

高考必记十五: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及其分类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分类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3.不完全归纳推理

依据 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特征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常见类型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4.完全归纳推理

特征 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局限性 ①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②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1.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

高考必记十六: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

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客观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3.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4.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二)类比推理的方法

1.依据: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

2.方法(1)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仿生学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拟方法。(2)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3.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的要求

(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防止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4)在某些关于“数”或“量”的类比推理中,要尽量采用比较弱或不精确的描述,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4.类比推理的作用

(1)类比推理使人们富于联想,获得创造性的启发或灵感。它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高考必记十七: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辩证思维含义

1.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客观基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3.运用辩证思维的必要性: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属性,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趋势。因此,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就要克服形而上学思维,运用辩证思维。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1.整体性的辩证思维

内涵 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作用 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与“彼”之间的关系。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动态性的辩证思维

原因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内涵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 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
特征 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3.正确理解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与局部的独立性、动态性与相对的静态性的关系:第一,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第二,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高考必记十八: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1.分析(1)含义: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2)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

(3)优点: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

(4)缺点: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上,就难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2.综合

(1)含义: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2)方法

广度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深度 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3)特点①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②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③只有将分析与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3.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1)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2)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4)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高考必记十九: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质与量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2.量变与质变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3.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4.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5.辩证关系(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2)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3)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高考必记二十:把握适度原则

(一)适度的含义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的限度。

2.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二)掌握适度原则

1.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高考必记二十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1)肯定方面: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2)否定方面: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2.事物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

(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

3.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危害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内容 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否定的双重性
地位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优势 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2.辩证的否定观

要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用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
方式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高考必记二十二: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类别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含义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环节 通过感官感知,是认识的起点 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局限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对事物的认识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

含义 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特征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

(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2)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高考必记二十三: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1.可能性人的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

2.含义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3.客观基础(1)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1.特征: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跃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2.“新”的体现

(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3)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3.检验标准: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高考必记二十四: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一)联想思维的含义1.含义: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2.特点(1)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从形式上看,联想思维既可以将对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将对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

(2)联想思维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3.水平思维在联想时的“联结”速度和“畅想”得到的结果的数量,是衡量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二)联想思维的方法

迁移 含义 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作用 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迁移对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想象 含义 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分类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作用 第一,形象化的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第二,“假如”式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第三,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高考必记二十五: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一)发散思维的方法

1.发散思维的含义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2.必要性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人们常常需要运用发散思维。

3.特征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4.思维发散的技法

(1)检核表法

①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②具体方法:检核表法主要从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等九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2)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5.发散思维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为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2)缺点: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

(二)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

聚合思维含义 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客观基础 不同事物之间,不论其差异有多大,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具有可通约性
必要性 为了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需要运用聚合思维
特征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主要方法 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重要功能 它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高考必记二十六: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一)含义: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二)方法

结构反转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状态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功能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因果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三))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①逆向思维应当合“”。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②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高考必记二十七: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超前思维的内涵

含义 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表现 先知先觉
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二)超前思维的特征

探索 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预测 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不确定性 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

高考必记二十八: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 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运用推理的方法。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
注重调查研究 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
基于事物状况 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超前思维不能陷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之中,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超前思维的意义

1.从哲学层面看

(1)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

(2)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2.从现实生活层面看

(1)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2)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

(3)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

(4)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常见问题
如何下载本站付费资料?
下载本站付费资料需要使用电脑打开本网站付费下载,手机打开本网站可能无法支付成功哟。若使用手机端打开本网站支付,请选择支付宝付款,不要使用微信支付。电脑打开本网站则可以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
资料无法下载怎么办?

下载本站资料,请不要使用微软Microsoft Edge浏览器,请使用其他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QQ浏览器2345加速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非Edge浏览器。

资料下载后无法打开怎么办?
建议使用2345压缩软件解压文件,https://haozip.2345.cc/
使用WPS打开PPT和word文档,https://www.wps.cn/
本站客服人员联系方式
本站客服微信 aixiaozhi5 手机19973595357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精品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第三方教师投稿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aixiaozhi5)。精品原创资料需经过本站同意方可转载,否则构成侵权。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按照如下格式注明:本文转自小志思政网,原文链接:https://www.gaozhong360.com/39718.html
1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