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哲学与文化》231条难点、易错问题
1.哲学智慧产生与人类的什么活动?——实践活动
2.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什么生活的构成部分?——精神生活
3.哲学是对什么的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哲学一经形成是否一成不变?——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5.哲学是否都是科学的?——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既可以正确反映,也可以歪曲错误反映。
6.什么样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
7.如何理解“整个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和意识)
8.人人都有的是世界观还是哲学? ——世界观
9.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什么?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0.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什么?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1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认识还是实践? ——认识
12.什么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3.哲学与具体科学谁研究某一个领域的规律? ——具体科学
1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还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共性与个性
16.《周易》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何理解“道”与“器”?——道是指抽象、是哲学;器是指具体、是科学。二者关系就是抽象与具体、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物质关系问题) 不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18.哲学的两大阵营是什么?其划分标准又是什么?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19.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20.不可知论包含? ——世界不可认知和不可完全被认知
21.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含义是什么?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22.“唯物主义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唯心主义注重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更高级”这句话是否正确,如何理解?——错误,判断唯物唯心的依据是对何者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追求物质或财富不是标准。唯物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根本上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则是错误,不能说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高级。
2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派生的
24.唯物主义分哪三种基本形态? ——古朴 近代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5.“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是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古朴
26.“气者,理之依也。”、“理生万物,理在事先”哪个反映客观唯心主义? ——后者
27.“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是唯心主义的哪个形态?——主观唯心
2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和局限分别是什么? ——进步:否认神创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是什么?——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中物质结构;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30.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错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概念,古朴和近代形而上学不是
31.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2.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属于唯物主义的什么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3.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
3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 ——关键词 水、火、土、气、阴阳、五行
35.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什么观点?——主观唯心主义
36.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
37.唯物、唯心和辩证法、形而上学谁附属谁?——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附属于唯物和唯心的哲学体系。
38.认为世界存在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的“二元论”最终划向?——唯心主义
3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4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4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
44.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是什么?——与时俱进
4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46.毛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47.毛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8.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是?——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49.什么是马哲的物质概念?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50.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Q 唯物主义有古代朴素、近代形式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句话是对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概念。
51.概括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共同本质,而不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5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 根本属性是? ——客观实在性 运动
5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什么?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4.相互决定、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哪些可以用来形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55.什么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56.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什么? ——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57.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和生产方式
58.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生理基础)是什么 ——人脑
59.意识是人脑还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
60.“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强调? ——长期演变 劳动起了重大作用
61.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还是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在人脑加工
62.意识的内容与形式谁是主观的? ——形式
63.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能正确的反映物质。√
6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
65.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侧重于强调物质还是运动?——运动
66.什么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67.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黑格尔:“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毕尔生:“万我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伯格森“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的一种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没有看到运动的主体是运动。
68.机械运动的载体是? 化学运动的载体是? 生命运动的载体是?社会运动的载体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是?——宏观物体; 原子、分子、离子等;生命有机体;生产方式;人脑
69.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70.哪些词语不能用在规律上? ——发明、创造、改变、消灭等意图变革规律的
71.规律是必然的还是联系是必然的? ——规律
7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包括那两点?——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推动实践发展。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73.“研究发现、研究表明、最新发现、发现了、找到了等”可以对应的原理有:——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③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⑤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⑥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⑦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⑧认识具有无限性;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等
74.什么能够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 —— 人
75.意识活动的三个特征是什么?——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76.意识能否直接改造世界,能否直接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不能,实践可以
7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客观规律
7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79.行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可以是什么?不可以是什么?——可以是客观实际、客观规律、固有联系;不可以是科学理论、正确的价值观等
80.★★★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们要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81.人工智能有意识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吗? ——没有; 不能
82.意识有没有直接现实性? ——没有
83.把握世界的规律包含哪些核心知识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84.“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8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86.唯物辩证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8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什么?——矛盾的观点
8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89.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 ——联系的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90.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吗? 任何事物都有联系吗? ——不是
9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吗? ——都是
92.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93.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联系。Q
94.人可以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联系。√
95.★★★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①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96.★★★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①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
97.与“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意思一样的是两句话是?世界的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论)、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
98.★★★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③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99.在什么情况下,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00.立足后面跟什么词? ——整体、实践、实际、全局。不能立足部分、局部、关键部分
101.整体与部分的题目思考的两个角度: ——立足整体,用整体推动部分/ 抓住部分,用部分带动整体
10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关系? ——×有序的、优化的整体才是系统
103.系统的特征是? ——有序性 、整体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04.★★★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 ①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贼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③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05.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普遍性)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及过程)
106.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前进的、上升的,趋势中一定没有曲折
107.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8.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109.发展的前途?——光明的
110.发展状态是?——量变与质变
111.发展的形式是?——量变与质变
112.怎么判断是不是新事物? ——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113.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增添了新内容。不仅是增添新形式。
114.★★★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115.生活中的统一、相持、平衡是一种量变还是质变? ——量变
116.量变是什么? ——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117.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是?——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118.★★★事物发展的途径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119.新事物一开始就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么? 一开始就具有强大力量、生命力么? ——一开始具有强大生命力
120.★★★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③实质: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其实质就是“扬弃”。
12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矛盾
12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 矛盾
123.矛盾是什么 ? 矛盾基本属性是什么? —— 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
124.★★★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原理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坚持一分为二观点。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两种基本属性。★★★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5.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谁寓于谁?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126.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12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可以转化吗?不可以
128.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①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矛盾普遍性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129.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130.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什么?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13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什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2.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33.★★★矛盾的特殊性情形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精髓)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③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要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3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典型案例是? 改革中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统一安排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136.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7.★★★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 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中,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要兼顾次要矛盾;在认识一个矛盾中,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及其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在认识单一矛盾中,要抓住主流。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反对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反对一点论。
13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认识事物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40.★★★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事物区别开来。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141.矛盾分析法?——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坚持共性与 个性的统一。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41.事物的性质是由?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42.任何事物都包含优点和缺点? × 错错错
143.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是? ——复杂事物VS单一矛盾 ;抓重点VS抓主流 ;做事情(实践)VS看问题(认识)
144.抓主要矛盾的关键词是? ——首先、首要、重点、中心工作、重中之重、突破口、核心、关键、支柱
145.抓矛盾主要方面的关键词? ——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
146.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观、能动的反映;不只是正确的、如实的反映
147.认识的类型两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4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谁依赖谁?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149.实践是人们改造什么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整个世界、物质世界还是主观世界
150.实践特点有哪些? —— 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51.我们行动的依据是和出发点是? ——实际/客观实际/客观规律
152.改造世界的前提是? ——尊重规律,不是科学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
153.使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的是实践还是意识? ——实践
154.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的是实践还是意识? ——实践
155.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的是? ——实践
156.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157.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 ——认识
158.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是? ——实践
159.处于主客观交汇点的是? ——实践
160.给客观世界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的是? ——实践
161.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原理是什么?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B.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162.实践的能动性原理是什么?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163.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原理是什么? ——A.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了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16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哪些?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165.科学实验活动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
16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16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知识?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卫星、望远镜、显微镜等等)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16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还是唯一途径? ——唯一来源, 途径可分成直接 或 间接经验
169.认识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70.认识深化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171.认识过程波折、不顺——认识的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172.什么是真理 ?—— 正确的认识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173.怎么理解“认识有多种,但真理只有一个?” ——对同一确定对象,不同人的立场观点等不同,认识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但正确认识只有一个
174.怎么理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的改变,真理可能转化成谬误
175.本书中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有? ——真理和谬误 ,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主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176.任何真理都是 与 、 与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177.真理的基本属性是? ——客观性
178.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知识 ——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②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79.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认识具有上升性④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80.谁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 、追求真理 绝对不是真理
181.认识具有反复性知识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客体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先实践再认识)
182.“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需要一个过程”体现了认识的什么特点 ——反复性
183.追求真理是一个什么过程? ——无止境的过程
184.认识具有无限性知识?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85.认识的主体是谁? ——人类
186.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怎么前进和上升的?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187.真理能被推翻、超越么? ——不能被推翻和超越, 但可以超越自身
188.寻觅社会的真谛包含了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的主体三框体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社会发展总趋势+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89.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实践
190.社会历史的起点是? ——劳动
191.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 ——劳动发展史
19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注意: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 时独立使用)a.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194.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是?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195.在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是? ——生产力
196.社会存在最主要的内容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97.生产方式包括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资料)和生产关系(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地位、分配制度等)
198.★★★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99.★★★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规律)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同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200.★★★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规律)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同理。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关系
201.生产力与上层建筑是什么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03.社会发展总趋势是?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04.上层建筑是?——各种思想观点、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205.阶级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还是非对抗性的? ——对抗性的
206.社会历史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 ——人民群众
207.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
208.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知识 ——物质财富创造者+精神财富创造者+社会变革决定力量
209.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210.人民群众为什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211.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有人民)
212.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里面没人民两个字)
213.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还是主力军? ——主力军
214.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群众路线
215.谁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 ——人民
216.一个人的价值在于? ——创造价值, 在于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
217.一个人的价值是什么?——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1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的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③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的是非曲直。④方法论:要树立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19.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220.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
22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①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22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人民立场
223.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什么? ——人民立场
224.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①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主观条件)
225.★★★如何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 ? ——劳动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26.★★★如何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人的个性应表现在对社会对他人独特的贡献
227.★★★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博、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228.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还是正确价值观指引? ——正确价值观指引
229.理想信念是指?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30.价值观是一种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231.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什么?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选择题要看一个人的成功是否接受了社会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有支持帮助就选,没有就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