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件,掌握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2、通过合作讨论,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3、通过调查访谈等活动,感受并说明中国发展的新成就,提炼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简要介绍上一课的任务,即浏览“复兴之路”部分内容后的自我感受。
活动方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总结并回顾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走好各阶段路的,是如何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总结上一课所讲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引出本节课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
二、新课讲授
(一)站立起来的新中国
播放视频:《复兴之路》第三集《中国新生》的片段,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提出问题: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并将领导过程归纳为两个阶段,即: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53-1956年“一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提出问题:2、视频中提到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3、在总路线指导下,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以及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根本变化。
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呢?让我们来看看毛主席当时是如何说的?
材料展示:毛泽东曾说过,1950年到1957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就是抄苏联。……。临帖之后,你就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嘛。……
让学生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谈谈对这段话的认识。
设计意图:重点放在社会主义改造,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同时利用学生已有历史知识基础感悟独立探索的艰辛历程,意识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仍然面临着具体该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二)改革开放富起来
观看视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逆袭史”》,简要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即40年前中国社会衣食住行以及经济发展的情况,并着重与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进行对比。
问题探究:
1、视频中邓小平提到,“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请结合历史背景,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对于当时的中国如此重要?邓小平要求进行改革开放目的是什么?
2、选择一件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谈谈你对它的认识(原因、影响等)
学生活动:小组进行讨论,第一问自由回答,第二问选小组代表谈谈认识。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和党建等方面思考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在,即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以及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同时对某几件重大事件的影响进行总结,得出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社会、人民和国家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必修一已经专门学习过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此环节主要是复习改革开放,知识本身不难理解,但教材中所阐述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的逻辑角度比较重要。通过视频和事件分享,可以更好的开拓学生思路,集思广益,角度更加全面。
(三)新时代,新征程
播放视频,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片段。
学生活动展示:根据学生课前对身边人的采访,请学生代表具体说明采访对象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哪些新成就,并就某一成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即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进入新时代对于中国、世界和人类又有什么意义?
教师活动:对新成就进行分类,并侧重讲授党的领导这一原因,同时透过取得的新成就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方面意义,即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对新时代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发展成就来感受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意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三、课后任务
中国共产党执政并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历经风雨挫折,共产党始终走在实现初心与使命的路上。
2020年面对疫情大考,作为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的呢?请你回想搜集一些疫情期间印象深刻的行为,并思考中国共产党行为背后蕴含着什么理念。
设计意图:第一课明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后,让他们通过熟悉的疫情再次验证选择的正确性,进一步增强党执政必要性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