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总议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课标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教材分析】
本框题通过介绍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让学生增强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之情,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为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的学习做出铺垫。
本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哲学与文化》第五课的第三框,共设两目。第一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内容是通过辨析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结论,教材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角度分析了该观点。第二目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主要内容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第五课前两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其基本的规律,但学生依旧尚未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同时,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社会生活也有更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因此,仍然需要我们的课堂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思辨中明理。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和情境,以全民抗疫、党史百年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探究分析疫情防控阻击战背后的主体力量,感悟我们党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政治认同,更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培养主人翁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通过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理性评估个人成长或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增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素材】
以“回首征程”“展望未来”为议题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设置活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生活体验中感悟唯物史观,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体验国家的重大成果,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欣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视频片段
教师导入:“你是我生命的摇篮,你是我力量的源泉,你用小推车穿越烽火硝烟,你像大海托起胜利的航线”。同学们,歌词中的“你”是谁呢?
设计意图:
导出本课主题,让学生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并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新课讲授
议题一:回首征程,风卷红旗如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问题一:
文字材料1:
从1953年,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自此,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到“十一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从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均GDP23美元,到“七五”计划后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从“九五”末期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扎实基础,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期盼被写进一份份五年计划规划,并最终写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问题1:这些物质生产的主体是谁?这些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补充。
教师总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我们必需的生活资料;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文字材料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
建党百年之际,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我校师生以红25军1934年长征经过卢氏县发生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倾情演绎了红色歌舞剧《红军从咱家乡过》,在舞台上再现了那段真实的峥嵘岁月。
问题2:这些精神财富从何而来、由谁创造?
学生合作探究并作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文字材料3: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问题3: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合作探究并作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变革、社会制度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议题二:展望未来,时代奔腾向前——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探究问题二:
文字材料: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节选自习近平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探究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作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师总结:
(1)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涵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感悟我们党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都是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议学延伸:
视频资源《脱贫攻坚精神,照耀奋斗新征程》
探究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平凡英雄呢?
学生活动:感悟人民群众的平凡而伟大,并畅想职业规划。
设计意图: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下一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