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内在要求、措施及意义;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关键能力:
能够掌握我国通过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我国的外交理念,体现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认同中国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科学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的变化,提出不同的外交思想和主张,做到与时俱进。
3.公共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要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教学难点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给出的中国答案,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贡献和理论贡献,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共进,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崭新篇章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2、新课讲授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探究与分享一
思考:上述材料是习近平在不同时段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的世界中发展自己,以中国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着“负责任的大国”的方向稳步迈进。
过渡: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究与分享二
材料一 人类历史上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
材料二 各国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思考:(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哪些主要内涵?
(2)上述材料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哪个内涵?
答案提示: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2)材料一体现了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材料二体现了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过渡:谈谈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探究与分享一
材料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正逐渐从参与者变为积极的建设者。
中国政府制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未来,中国也将积极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力量,成为促进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催化剂”。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有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为控制全球气温和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一系列目标。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巴黎协定》的决定,积极以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
思考:结合材料,从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角色变化,谈谈中国是如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贡献中国智慧的?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由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变化中可以看出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探究与分享二
2022年4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议指出:要维护和平,就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尊重名国主权,领土完整,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构建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要维护和平,就要有和衷共济的理念,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面对多样化的安全威胁,各国应加强团结合作而非单打独斗:要维护和平,就要具有和而不同的胸怀,要积极探索国家间合作,扩大安全利益汇合点,构建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国际和区域安全格局,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指引了清晰路径,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安全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思考:我国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请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①中国的倡议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秉持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有利于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②中国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推动本国环境保护的同时,积极与他国分享经验,通过合作共赢拓展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凝聚力量。
③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绿色理念,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
④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中国通过一系列的倡议、行动彰显了大国担当,是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推动者、引领者。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
知识总结: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②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3、结束新课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普遍参与。中国将和国际社会一道,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共同努力,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