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总议题: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
【课标要求】
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教材分析】
本框分两目:第一目“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通过了解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艰辛探索。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的基本史实,对“一化三改”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尚未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具体的、理性的认知。同时,高中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有所提升,通过课堂的深度学习和辩证思考,可以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有较深的体悟,理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抉择,增强政治认同。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三大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
2.通过回望1956年的中共八大,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制定我国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通过辩证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与意义。
难点: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
【学习方法】
情境议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分析法等。
【教学素材】
利用多媒体,结合相关史实视频,通过情境设置,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请问是哪两步?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引出节课内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课讲授
议题一 新中国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探究活动一:阅读材料,结合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处于优先增长地位。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
材料二:1949年,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方针下,加强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以解决私营工业在原料来源、产品销路和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
材料三: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农具,使用及其进行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因此,建国初用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中国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密封锁。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一边倒”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分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哪些历史必然性?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补充,归纳讲解。
点拨:分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哪些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探究活动二: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结合历史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视频略(见课件)
(1)说出过渡时期的起止点及标志性事件、总路线和总任务;
(2)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补充,归纳讲解。
点拨:(1)说出过渡时期的起止点及标志性事件、总路线和总任务。
起止点及标志性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6年底)
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补充,归纳讲解。
点拨:(2)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小结:
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议题二 新中国如何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结合历史知识,思考回答:
“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毛泽东
社会主制度确立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面临怎样的历史课题?我们的做法是什么?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补充,归纳讲解。
点拨:社会主制度确立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面临怎样的历史课题?我们的做法是什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新的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我们的做法: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究活动四:观看视频,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总结:
视频略(见课件)
(1)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什么?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补充,归纳讲解。
点拨:(1)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①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补充,归纳讲解。
点拨:(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什么?
成就:
①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初步满足了国人基本生活需求
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⑤国人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变
⑥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小结:
我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探究活动五:阅读材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思考总结:
(1)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得与失?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补充,归纳讲解。
点拨:(1)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得与失?
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虽然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小结: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
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土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④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板书设计】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社会主制度确立后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
2.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及结论
4.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