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 | ||
单元名称 |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书的总论。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首先要理解“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等基础概念。为此,本单元采取了逐级推进的方式,阐释了思维及其基本形态和特征,区分了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阐明了“逻辑”和“逻辑学”的含义,揭示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科学思维”的基本含义。这就为学生明确“思维”与“逻辑”的关系、“逻辑”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奠定了认知基础。 围绕“科学思维”的主题,本单元设计三课六框十三目和一个综合探究。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是本书的起始。从“同在一起学习,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努力,学习效果却不同”这种常见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对思维世界的奥秘进行思考。这一课设计了两框。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对“思维”的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进行了说明,阐述了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等主要特征。第二框“思维形态及其特征”,说明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人们将思维形态划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等特征。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等特征。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是本书的“破题”环节。这一课需要交代清楚逻辑是什么,逻辑思维有什么要求。按照这样的思路,这一课设计了两框。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介绍了“逻辑”语词的多种用法,在解释了“逻辑”的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含义。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这是在狭义逻辑的范围中展开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狭义逻辑学特别是其中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依据这些规律而确定的思维规范性的要求。依据同一律,对思维有确定性的要求;依据矛盾律,对思维有一致性的要求;依据排中律,对思维有明确性的要求。在本课结尾处,教材特别说明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但这些基本规律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而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在认识事物客观规律中认识到的思维自身的规律。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了解思维、理解逻辑思维,并不是学生学习“逻辑与思维”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要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追求正确思维,也就是“科学思维”。这一课围绕科学思维是什么、学习科学思维有什么意义的问题设计了两框。第一框“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给出了科学思维的肯定性规定,即科学思维是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同时也给出了科学思维的否定性规定,即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教材还特别强调,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相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这就清楚地说明了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科学思维具有很多特征,教材介绍了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等主要特征。
|
||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既要了解“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等基础概念和基本知识,也要明确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自觉以培养科学精神为目的学习科学思维知识、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在社会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总之,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起着统摄、引领和导入后面教材具体内容的作用。 |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样的思维世科学思维。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围绕“科学思维”的主题,本单元设计三课六框十三目和一个综合探究。目前学术界尚未就“科学思维”的定义达成共识。本单元作为全书的逻辑起点,在明确“思维”和“逻辑”含义的基础上,给出了“科学思维”的一般内涵,并以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说明了哪些思维情况属于科学思维,哪些思维情况不属于科学思维。尽管这仍然不是“科学思维”的精确定义,但基本体现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属性。掌握这些概念及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掌握这些概念及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提升思维品质。 |
||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 |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一课“走 进思维世界”第二框“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第二框“思维形态及其特征”,包括两目。第一目“思维的基本形态”,首先阐述了人们对思维形态的认识,是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认识思维存在状态的结果,列举了一些思维形态的种类,然后重点闸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的基本形态各自的含义。标准不同,会有不同的思维形态。从思维的方向看,主要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指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分析思维指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此处与必修课程《哲学与文化》产生了联系,辩证思维指的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形而上学思维指的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指的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而形象思维指的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第二目“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主要说明了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主要特征以及相互关系。思维的基本形态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者各有其特征,抽象思维的特征侧重于三方面,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而形象思维的三方面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本课的目的并不在于思维结果的讨论,而在于思维过程的分析,能够通过各类划分标准了解思维的形态,通过概念和形象的讨论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注重思维能力的塑造培养。 本课时通过揭示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引导学生走进思维世界,揭开思维的神秘面纱。 |
||
2.学情分析
(1)心智特征: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其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2)认知结构:高二学生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逐渐对个体思维有认识和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运用思维的过程,通过课前查找资料、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课堂讲解等操作过程,让学生从身边具体案例入手分析认识思维的不同形态。
|
||
3.目标确定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明确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公共参与: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
||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形态各自的含义、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清楚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能结合实例阐释二者之间的区别,并明确二者的关系。 |
5.学习活动设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活动
|
|||||
环节一:课堂导入 | |||||||
【知识回顾】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探究与分享】如果思维有形状,它会是什么样的? 教师总结并点评;
|
根据教材知识和材料,自主探究;理解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
|
根据学生课堂参与探究的积极性、生生互评对合作学习的贡献度进行评价。
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真实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观察和测评。 |
|||||
设计意图
设计探究与分享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很好地引出了课题,思维有哪些形态?其中,思维的基本形态又是什么? |
|||||||
环节二:新课讲授:思维的形态 | |||||||
【出示课题】思维的形态
配合具体事例情景,从思维的方向、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了解思维的形态。 【探究分享】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相同主题的两则材料在思维表达方面的差异,在感悟两段材料差异性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的思维方式的区别。 【归纳总结】思维的形态;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各自含义
|
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掌握根据不同划分标准,思维的不同形态。
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和交流两段材料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即对知识的归纳和整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进行评价; 在概括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思维聚焦到思维方式上,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破题,概括阐述这两则材料主题相同,却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体现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
|
|||||
设计意图
结合耳熟能详的谚语、案例、时政、情景,理解掌握根据不同划分标准,思维的不同形态。通过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主题雕塑的背景材料及其寓意,设置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悟掌握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各自含义 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和问题探究能力,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
|||||||
环节三:探究“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 |||||||
【探究分享】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基本形态
课堂讲解:在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材料设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自的基本形式,并从基本形式的对比分析中归纳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自的主要特征。 总结提升:为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教师在讲解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自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特征之后,总结阐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说明二者相互区别 |
学生根据课前查找《少女与和平鸽》的相关背景资料,体会毕加索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
阅读思考分析“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和“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这两个判断分别是由哪两个概念构成的。 基于查找的资料和对判断和推理的领会,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比两则材料内容,分析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自的基本形式。 |
根据学生小组合作的参与度,课堂参与探究的积极性、生生互评对合作学习的贡献度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即对知识的归纳和整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对易混说法的判断,课堂习题的训练,知识框架的梳理等对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
|||||
设计意图
该“探究与分享”一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基本形式方面的差异,二是让学生在感悟两则材料差异性的基础上,认识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能结合实例阐释二者之间的区别,并明确二者的关系 |
|||||||
6.板书设计
|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随堂练习题目五道选择题及解析答疑 |
|||||||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
|||||||
9.教学反思
|
|||||||
10.使用与改进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