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伟大的改革开放》是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的内容。本课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承接第二课“站起来”,开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使中国“富起来”,又为第四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强起来”做铺垫。
本课内容包含两目。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阐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阐明改革开放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伟大意义,明确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教材内容逻辑清晰、内容结构化明显,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梳理,并能搜集素材进行论证分析。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历史课、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对于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以通过画时间轴进行自主梳理,对于改革开放的意义可以通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行阐述。对改革的理论依据、改革的实质,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把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前面学过的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理论相结合加以分析论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论证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梳理和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就,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通过搜集、整理深圳改革开放的素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角度分析改革开放的原因,培养科学精神。
3.从改革开放的历程、巨大变化和成就中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变化及伟大意义,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以职业规划融入改革开放的形式激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角度,分析理解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
五、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展示总议题 | 1.课程导入: 二十大报告关于“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节选
2.展示总议题。 |
1.阅读二十大报告
2.进入议题教学环境 |
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课总议题。 |
议题一 启航 |
1.创设情境,了解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引导学生议学任务:小平同志说,“必须要割这个尾巴”,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尾巴”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怎样割掉这个“尾巴”的?
2.引导学生完成议学总结。 |
1. 置身议学情境,
自主和完成议学任务和议学总结 2.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本议题议学总结,初步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
1.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深化学生感性认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
议题二 远航
|
1. 创设议学情境,引导学生梳理改革开放进程,从发展趋势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角度总结改革开放本质。
2.创设议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与现实归纳改革开放的意义,并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
置身议学情境,
完成议学任务和议学总结,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认识改革开放的本质,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
1.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进程,认识改革开放的本质,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提升学生置身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情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议题三 续航 |
1.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的建设落实到个人的微观层面,完成议学任务: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入改革开放。
|
1.置身议学情境,自主探究完成议学任务。
2.将个人职业规划有机融入改革开放,强化公共参与能力。
|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和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强化学生责任与担当,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课堂总结 | 根据议题线索进行总结 | 进一步深化所学,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
七、课后练习
1.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论断提出的重大意义是( )
A.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了新的水平
2.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 )
-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改革开放起步 D.土地改革胜利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
A.实现祖国统一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4.习近平指出,“我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下列体现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C.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D.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C.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6.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左”的错误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起了大幕。下列历次会议与内容对应一致的是( )
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②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③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语言往往承载着时代的烙印,透过标语口号,我们能够窥见时代的变迁。下列的口号或者标语记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特征的是( )
①生产合营两不误
②联产承包好
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④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⑤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此导致的变化有( )
①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第一部宪法颁布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私有制消灭,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109枚公章,它们是“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见证。2014年5月,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18个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由一个部门管理,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 )
A.是决定当代中国人民命运的关键一招
B.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C.说明精简机构是国家机构改革的出发点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下列有关标志性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④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了新的水平——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全球大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中欧班列”,倡导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催生了新的需求。中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