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2.科学精神:能够描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力量。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五环教学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原始社会
(一)目标与导学:阅读课本P1-2找出下列知识点(学习要求:借助课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间交流,统一答案)
(1)原始社会的历史地位、时间跨度
(2)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特点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5)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管理形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6)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特点
(7)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关系特点
(8)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标志
(二)自学与探究
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展示与评价
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师生补充评析。
- 教师进行重难点点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三部分构成: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分配制度)。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称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类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5种生产方式。
2、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3、生产力状况:低下
(1)旧石器时代: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2)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4、生产关系特点★★★★★
(1)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3)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5、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管理形式---氏族制度
原始社会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6、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奴隶社会的确立)
(1)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私有制的确立:共同劳动→个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家庭私有
②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
【特别注意】
1.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2.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阶级和私有制不是同时产生的。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原因而不是标志。
3.正确看待私有制:
(1)私有制的出现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产生,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2)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贫富分化加剧。人与人地位不平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五)检测与巩固
1、电影《疯狂原始人》讲述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下面对原始人咕噜一家生活的描述不可能的是( )
①老爸瓜哥使用铁制工具进行狩猎 ②咕噜用石头使劲切割兽肉
③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来的野果 ④大女儿用羽毛制成笔在树叶上写下心愿
-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生产关系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关系的基础。那么,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 A. 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 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
- C. 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D. 生产中的平等互助关系
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变化之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根本上讲,决定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因素是( )
- A. 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B. 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 C. 人人平等的氏族制度 D. 原始、朴素的公有观念
4、如果请你来拍一部原始社会的穿越剧,以下剧情合理的是:
- 我用文字记录美丽的心情。→错误。原始社会时还没有文字。
(2)我生活在城市里。→错误。原始社会是氏族部落,没有城市。
(3)我是一名打铁匠。→错误。原始社会属于石器时代,还没有铁器。
(4)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黄金时代”。
→错误。 在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但原始社会并非人类的理想的“黄金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都处于野蛮和蒙昧状态。
-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矛盾的社会。
→错误。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矛盾,但不是没有矛盾。
第二教学板块:奴隶社会
(一)目标与导学:阅读课本P3-4找出下列知识点(学习要求:借助课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间交流,统一答案)
(1)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4)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二)自学与探究
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展示与评价
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师生补充评析。
- 教师进行重难点点拨
1、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主与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奴隶社会,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掌握了青铜技术,进入青铜器时代)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4、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
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五)检测与巩固
1、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这表明( )
①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
②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
③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2、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日益繁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三教学板块:封建社会
(一)目标与导学:阅读课本P5-6找出下列知识点(学习要求:借助课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间交流,统一答案)
(1)封建制生产关系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3)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自学与探究
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展示与评价
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师生补充评析。
(四)教师进行重难点点拨
1、封建制生产关系
①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②确立原因: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铁制农具(耕作技术)
水利事业
手工业(冶铁业)
商业和城市
3、封建剥削制度
①经济上——残酷剥削
a.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b.方式:地租、赋税、徭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②政治上——等级森严: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精神上——思想枷锁: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产生的原因: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③阶级斗争: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五)检测与巩固
1、唐诗《悯农》中描述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地,农夫犹饿死。”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沉重剥削
C.农民没有人身自由
D.农民技术落后,生产无积极性
第四教学板块:资本主义社会
- 目标与导学:阅读课本P6-8找出下列知识点(学习要求:借助课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间交流,统一答案)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4)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5)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确立的背景、方式、标志
(6)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主要表现
(8)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9)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自学与探究
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展示与评价
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师生补充评析。
(四)教师进行重难点点拨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机器大生产、生产社会化、科技快速发展并应用于生产,这些都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
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
①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确立的背景、方式、标志
背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方式:新兴资产阶级和思想家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主要表现
特征:生产过剩
主要表现: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闲置;②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③信用关系破坏,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 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9、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在阶级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3)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4)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5)解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五)检测与巩固
1、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 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 D.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
2、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迹斑斑的奴隶贸易、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杀、鸦片贸易等罪恶的历史事实说明( )
①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途径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是一部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历史
③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倒退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来实现的
- ①② 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将奶牛大批杀掉;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拿玉米当作燃料;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工人失业,失去收入来源,只能靠领取救济金存活下去。这种现象体现了
①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降低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④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减弱
-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九、课后作业:
导学案,固学案,熟练记忆五大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