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学科新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三不同表述的解读
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2019年12月第一版,2021年12月第三次印刷)对原来内容做了部分修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是,同期使用的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0年7月第二版,2021年8月第四次印刷)对这个问题却作出了和原教材不同的意思表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本教材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意思是不同的。新教材必修三认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是不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而同期使用的新教材必修一则认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不包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学科教材的编写更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节点的表述,一般都是依据党的文件精神,由相关专家反复论证与审读,都是有权威出处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看起来明显“不同”的表述呢?答案究竞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依据不同时期的文件精神是不同表述产生的原因。现行使用的新教材必修三是根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最新精神采用的表述。而同期使用的新教材必修一中的表述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等任务。教材的编写坚待科学、严谨的原则,重大历史事件等表述必须依据权威文件。作为全国统编的学科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现行的新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三依据的文件因为时间的前后关系而出现不同的表述。根据以往惯例,也会及时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必修一中的表述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二,党的不同时期的文件精神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笔者梳理了与此项表述有关的几次重大的会议内容。从党的几次重要的会议精神中,笔者发现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仍然沿用了这一说法,只是表述上略有变化: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很明显,在这两次会议上,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作为教材编撰的依据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及其修订版中,也是采信这一说法,使用了如下表述:可列举基本事实,反映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枪历程,分析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证实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里,《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掌握并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并且还侧重强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项认识有所发展。十九大报告在讲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从根本上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和之前相比较,党的十九大报告肯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将其也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九届六中全会则进- -步明确,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党的理论也是不断地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发展的。从最早的“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到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我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最新的会议精神不是对前者的否定,而是上升和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历史统一的生动展示。
第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此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独创性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尊重价值规律,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
梳理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党在这些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文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分开讲的,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合起来讲的。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不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第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党史理论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本次会议,明确区分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这些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明确指出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本次会议也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并详细解释了这一时期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的内容。在这里,不仅仅区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在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而且还进一步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区分:“根 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结合之前的会议精神,笔者认为,作为“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应当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而这一时期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同时又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些新的提法是我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建设的地位和意义的最新认识,是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态度实现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也是党史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回应这些最新的认识成果,宣传这些理论是必然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作为教材的直接解读者、党的政策理论的传播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实事求是地采用官方文件精神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不能仅凭着个人的臆想或者随便某个“专家”的说法作为教材内容的注解。同时也要遵循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要求,根据最新的官方理论和文件精神,对教材内容及时作出调整,不能简单、教条地照搬教材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就此向学生作出正确的说明和解释,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党的理论政策,懂得党坚持一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从而真学真信真懂党的理论,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提升科学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
————————
本文转载自:教育考试杂志
https://mp.weixin.qq.com/s/LbPwEf3_uXjZNCOH3tfF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