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讲、定、选”的方式把握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理论意蕴,深刻领悟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一)讲好故事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授课中,我们可以重点讲好:
一是讲好国家发展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500多年社会主义运动史、100多年党史、70多年新中国史和40多年改革开放史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底色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追寻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历史的逻辑进程,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大势和规律,客观真实感受历史,见证历史,汲取精神营养。
二是讲好古往今来有影响力的人物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深入挖掘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锋力量,深入挖掘他们的思想品格和精神特质,用他们鲜活的故事诠释坚定不移的信仰,展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传承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青年大学生对标对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讲好古今中外今昔对比的故事。从历史到现实的纵向坐标,看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从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横向坐标,看到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二)定好方式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
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一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社会热点、课程目标等,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设置学习专题,进行专题式教学;结合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学生“乐读、精读、深读”,进行探究、深化和拓展,开展研讨式教学;利用实际案例,挖掘背后的价值意义,引导学生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实现案例式教学。
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研学,舞台展示,话题互动、视频展播等多种方式,调动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思考和消化;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以理论宣讲、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等形式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坚持历史人物和身边榜样相结合,通过优秀校友、同辈进课堂分享,辐射影响。可以围绕红色主题展演,以红色歌曲、红色舞台剧、红色舞蹈、红色故事、红色诵读、红色精神等视角沉浸式教育。
(三)选好内容融入
一是要找准教学融入点。教学融入应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概括、新表述、新论断、新观点,着力向学生阐释好、阐释透;了解学生对二十大精神的关注点,做好答疑解惑;抓住关键点,向学生重点讲述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召开的重要会议、发挥作用的重要人物。
二是巧设教学逻辑线。以时间为线,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以数字为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解,比如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用“11233556”,即一个中心任务、第一要务、“两步走”战略安排、两个“行”、三个“务必”、“三件大事”、“五项重大原则”、“五个必由之路”、六个“必须坚持”。
三是扩大教学融入面。既要融入党的百年历史,又要融入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既要融入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又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面临的共同问题;既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要引导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高校思政工作者如何让新时代的学生“选道”“信道”“鉴道”“用道”“承道”,最终走上人生之道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
来源:高校辅导员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