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二必修下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计依据】
①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②“一体”: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③“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④“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教材分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而正确的价值观是时代新人必不可少的、首要的素质,因此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让学生自觉成为一个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较为充分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内容。但是学生对于为何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问题是有疑问和困惑的,需要一定的话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生成知识,也是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机会。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地位、来源,掌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关键能力:通过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话题的讨论,增强学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学科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提升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进一步培养法治思维,提高公共参与与责任担当能力,推动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进行内化与外化。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重点突破:让学生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在深入探讨、解决“扶不扶”的问题中习得措施。
难点:选用什么样的价值观素材,能够贴近学生,又贴合教材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共鸣,让知识落地和生成。
难点突破:选用了“老人摔倒、扶不扶”话题,虽然此话题源于2006年南京彭宇案,但至今仍具有可探讨性、应用性。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话题、语境,有利于本课的深度学习。
【教学方法】
案例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启发式、议题式教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学习《文化生活》,我们知道,文化生活既有喜又有忧。说到忧,我们回避不了一个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展示图片)?现场做个调查,大家会如何选择呢?①扶;②不扶;③想扶不敢扶;④视现场情况而定。
从大家做出的价值选择来看,绝大多数人还是有着良好的道德意愿,可是大家选择的纠结,也说明了:有一件事再不做就晚了,什么呢?就是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课题),让大家不再纠结,能够做出明确、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板书:标题)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议题一:“扶不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相关?
问题1:请个同学来说一说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地位。 板书:是什么 问题2:“扶不扶”的话题中有涉及到其中的哪些内容? |
学生回答 |
①完成“是什么”教学。 ②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建立素材与知识的联系。 |
议题二:我们都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扶不扶”成为道德困境?
任务1:请同学们针对议题,分小组讨论。 板书:为什么 任务2:原因总结:①缺失正确的价值标准;②核心价值观的动摇、矛盾(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③精神动力作用削弱。 副板书:价值标准、凝魂聚气、精神动力 归根结底就是核心价值观落实上出了问题。那我们就对症下药,做好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工作。有人可能会质疑:效果到底有多大?请大家观看视频,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告诉我们答案。 |
(1)引导学生从扶者和被扶者两个角度思考: 扶者——相关法律缺失; 司法审判证据不足;媒体放大效应;漠视传统美德;社会风气冷漠;诚信危机;利己主义…… 被扶者——用心不良;制度不完善;家庭氛围……
(2)观看《等待》片段视频。 回答问题:邓稼先身上体现了哪些核心价值观?谈谈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
①完成“为什么”教学。 ②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这里也是法制渗透的环节。 ③此处主要是整合教材内容关于原因的表述,便于学生理解原因的本质。 ④通过视频,加深学生对为什么的理解,也是渗透情感升华的地方。
|
议题三: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总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并讨论:如何解决“扶不扶”的问题?
任务1:参与民主座谈会,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讨论措施。 板书:怎么做 任务2:总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副板书:实践、教育、制度、法律、传媒、职业道德、懂法、修德、传统文化的创新 |
学生随机抽角度,积极讨论:老人摔倒,个人该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和社会怎样才能让人们“愿扶”、“能扶”、“敢扶”? 要求:①所提措施要具体可行、可操作; ②明晰身份立场,讨论前先确定发言人(大组可划分为小组讨论,发言人注意搜集要点)。 |
①完成“怎么做”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有综合、推理与论证等能力。 ②学生在回答中,会涉及到“法律完善、惩治讹人者、保护救人者”等问题,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
|
知识小结 | 学生参与 | 巩固课堂知识 |
板书设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做 |
||
情感升华
随着我们国家法治进程的加快,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向前迈进一大步。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第183条明确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184条又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简单来说,当有人摔倒,你自愿去扶的时候,如果对方出现了什么新的损害,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还是担心遇到借机讹人,怎么办呢?记住几个词:监控、录像、旁观者。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的复兴就是其中重要一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决不能让美德在我们这里断掉。国家在用各种方式保护着我们,我相信,我们也绝不会辜负国家!最后,一曲《我和我的祖国》送给大家。(播放视频) |
||
课堂练习(备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课前反思】
逻辑顺理成章,思路一气呵成。
感觉板书不美,未得改良之道。
内容可能稍深,多让学生展示。
诸多问题呈现,再看课堂目标之实现。
【课后反思】
课堂结束心坦然,教学目标已实现;
教学方法挺多样,服务学生习知识;
法制渗透有模样,学生印象很深刻。
案例选择较合适,学生进入情境快;
节约时间为后来,学生参与有深度;
学生主体得发挥,教学相长很幸福。
也有诸多不足处,修正改良促提高;
案例知识融一起,易使知识分量轻;
学生能提升能力,可能忽略教材之。
未能照顾众学生,课后还需附检测,
知行合一是正道,学科教学才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