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4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 课程目标: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生活与哲学》第三大模块“唯物的辩证法”中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之前的哲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实践经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这一优势,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受有关“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这一哲学命题,最好引导学生从亲身的经历和对环境的变化感触中归纳总结。就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说,本节课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辩证法的思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另外要注意到,七班的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识记发展的实质;
②明确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③正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能力目标:
①通过发展的实质学习,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判断新旧事物标准的学习,提高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②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③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难点:发展的实质
【学法设计】
- 情景设置法,用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相得益彰。
【教学流程】
一、回顾联系,进入新课
联系与发展同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通过回顾联系,引出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唯物辩证的发展观
二、 新课讲授
(一)知识梳理,明确教学目标
将三维目标转换成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进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问题的答案;
- 幻灯片展示关于发展含义的选择题,学生即刻做出选择,了解学生整体感知的效果。
- 教师重点解释“什么是发展”并帮助学生明确“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从而为后面的探究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自主探究 明确重点
学生在熟悉教材后,完成自主探究的问题“为什么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自然界是发展的
即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 合作探究,解决难点
(1)小组讨论: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分小组讨论“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点评总结。
课件投影: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未必是发展。
(四)理论提升 总结深化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请学生简要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而后由教师在多媒体上随机展示。
2、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76页—77页相关习题。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的课程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本课重点是“发展的普遍性即世界是永恒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难点是“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注意区分好发展和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教学设计上来看,新课程改革体现的是学生为主体,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学生喜欢多方角度考虑问题,不拘泥于教材。老师要把教材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我采取活跃、轻松的情境探究法来讲授这框内容。通过探究的设置,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的内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教学过程来看,我对教材进行了精心的整合。将第二框题中“新旧事物”概念提前讲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发展的实质。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设置不同难度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积极寻求问题答案,合作学习,从而掌握相关知识点。最后,让学生上黑板书写简单的知识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思路清晰,问题明确。通过对探究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发展具有普遍性,明确了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有利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另外,针对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效果,我也及时给予恰当的学习评价,课堂气氛融洽。